第161章 狙擊訓練(1 / 2)

其餘狙擊手都吵著要一樣的,可馬良一句話讓其餘狙擊手頓時沒有了話說。

“誰要是能像公子哥一樣精準打中400米靶子,我也給他裝備這樣的槍!”

二戰時期的狙擊手如果按照現代戰術分工劃分的話,他們應該被劃歸為精準射手,而不是狙擊手。

這一時期的狙擊手由於裝備的槍支和瞄準鏡加工精度,還有槍支和瞄準鏡的結合處加工工藝不過關。

這導致這些所謂的狙擊槍在出廠時就有缺陷,在射擊300米以內的目標時問題還不算是太大,這個距離內,風偏,地心應力之類的因素對子彈的影響不算太大。

普通狙擊手可以通過經驗進行簡單的修正。

可一旦超出了三百米,需要狙擊手精確的計算,然後經過計算調整射擊角度,那麼前麵說的這些就會導致出現巨大的誤差。

所以二戰時期的狙擊手為了保險,作戰距離一般都在200米左右。

至於三百米開外的,甚至是800米的,那隻有那種萬中無一的天才狙擊手依靠直覺來打了。

這也是為何馬良會給其餘狙擊手裝備莫辛納甘1938卡賓型而不是裝備槍管更長的,精準度更高的1930。

因為沒有必要,加之他們是在城市隱蔽突襲作戰的特工。

不是野戰環境下作戰的士兵,所以槍身短十厘米的莫辛納甘1938裝上狙擊鏡更適合他們隱藏攜帶。不同莫幸納甘步槍的尺寸對比在300米距離內莫幸納甘1930和槍管短十厘米的1938精度基本沒有太大差彆。

這也是一戰結束後,各國都不約而同的縮短了自己國家的步槍的長度的原因。

普通步兵根本打不了那麼遠,浪費了。

比如大名鼎鼎的Kar.98k是由毛瑟98改進而來,槍管被削減為600,以便更好地適應戰壕和城市作戰。

小寫的“k”是德文“短”(kurz)的意思,而前麵大寫的“K”則代表其為卡賓槍(Karaber),Kar.98k實際上是“98式短卡賓槍”的意思。

整個二戰中隻有對拚刺刀迷之自信的小日子才會繼續裝備一戰戰術標準的超長38式步槍。

就是此時落後的天朝也意識到這點,跟風國際,使用的中正式步槍也是短槍管的卡賓槍,跟98K算是有血緣的堂兄弟。

而像是李維政這種天生的狙擊手,要是真的把他當做普通狙擊手一樣,裝備短槍管的莫幸納甘1938,讓他去打兩三百米距離內的敵人,那才是真的浪費了他的天賦。

馬良在看著李維政興奮的擺弄著新到手的6倍鏡狙擊槍時,從懷裡掏出了一本他利用現代狙擊手輔助彈道係一槍槍打出來的射表,遞給李維政。

每一把槍都有屬於自己的射表,所以這東西很寶貴,馬良也不能量產,馬良嚴肅的看著李維政交代道:

“這是這把槍的射表,也就是這把槍在300米後,每25米受到不同風速後乾擾後,子彈下墜的高度,你就是不睡覺也要給我記住,我會在三天後不定期檢查,錯了的話你看我怎麼收拾你。”

拿著這種射表,相當於拿著一把尺子,能進行稍遠距離的距離,但是也不是萬能的。

想要更準的話就必須通過複雜的高數知識精確的計算。

這種計算方式馬良倒是熟練的掌握,隻是他壓根沒有要教給李維政他們的想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