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場子的機會終於來了!”
39年4月,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命令所屬各兵團司令官,一旦與毛子發生糾紛,部隊應“采取果斷行動”,至於後果,由“司令部處理”。
在這個命令的支持下,關東軍立刻就更有恃無恐了,本就驕傲狂的他們立刻開始主動尋找一切可利用的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
在諾門地區,偽軍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進入爭議地區的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
蒙軍第7國境哨所50餘名騎兵攻占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關東軍第23師團出動,將毛子的盟友蒙軍的小股部擊敗後,跟蒙軍簽訂有軍事同盟的毛子立刻出動了。
關東軍根據自己掌握的情報分析,認為毛子雖然介入,但事前沒有準備,不可能抵擋自己的進攻,原因如下:
首先,此時日軍補給線從海垃爾到諾門地區隻有180公裡,而毛子最近的鐵路線距離諾門罕也有750公裡。
在當時日軍的軍事認知裡,還有自己在天朝戰爭的實際經驗,補給線在250公裡以上時就不適合大規模作戰,後勤補給上會出現嚴重問題。
此乃是第一勝!
其次是毛子的大清洗運動,使得毛子遠東軍的指揮員多由年輕軍官擔任,缺乏戰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