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自產八一式馬步槍(2 / 2)

原本隻是為了給日軍找不痛快的扒路行動,在子彈和新式手榴彈的激勵下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一時之間整個華北地區的遊擊隊甚至是窮瘋了的土匪抽空都去乾一把扒路軍,反正八路用子彈和手榴彈結算,隻認東西不認人。

某地深山,偽裝的極好美利堅進口500千瓦的水力發電機正嗡嗡的運行著,將穩定而充足的電源源源不斷的供給著絕密的特一兵工廠。

這次沒有按照地利特色給這個兵工廠起名字,而是用了一個讓兵工廠戰士和工人都覺得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特一”二字命名。

在山崖角落裡,房頂基本也山崖一個顏色的各個廠房中各種進口機床正在逐漸熟悉的工人手中快速運轉,一個又一個零件開始不斷彙聚在成品木框中。

組裝線上,各個工序上的女工們熟練的快速裝配著最新型號的八一式馬步槍。

提起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款步槍,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56式步槍家族,但是自主研發並裝備的第一款步槍卻是在抗日時期就研發出來的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是在39年由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技師劉貴福組織研製。

與普通人認為這是一款粗製濫造的武器不同,這是一款完全貼合八路軍作戰特點的武器。

結合八路軍展開山地遊擊戰,給養不足,戰士體力較弱,又經常長途行軍,快速奔襲,步槍應輕而短。

吸取了“三八式”,“無名式”(八一式早期設計)以及“捷克式卡賓槍”等步槍的優點,設計出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的長度,比一般步槍短15至20厘米,重量也輕,隻有3.36千克。

但是為了不在跟日軍的白刃戰中吃虧,加長了刺刀的長度,它裝有可自動展開又能固定在槍身的三棱刺刀。

在不影響槍支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根據八路軍的薄弱的軍工生產能力,大膽簡化步槍零件,並且立足手工製作,以便於大量生產。

從1940年到1945年,依靠薄弱的軍工生產能力,半人工,半機械,硬是在材料不足的情況下近乎手搓出了近9000支八一式馬步槍。八一式馬步槍特一兵工廠的劉廠長正在給前來視察的總部領導自豪的介紹:

“我們特一兵工廠,利用鬼子的鐵軌,鐵軌的上部做機匣,中部做槍機等零件,底部做刺刀,邊角料收集起來熔化做成小零件,槍托就采用北方常見的核桃木,量大便宜結實耐用,原材料充足,全力生產的話,可以月產我們

自主設計的6.5毫米口徑和7.92毫米口徑的八一式步槍共3000把。”

“而且采用了進口機床,槍管的加工精度得到大幅度增加,從原有的兩百米有效射程提升到250米有效射程,雖然比不上小鬼子的38式步槍460米,但是在戰鬥中也夠用了。”

“就是這種用鐵軌鋼做的槍管,到底是比不上專業的合金槍管鋼,八一式馬步槍的槍管壽命隻有1000發,而日軍的38式步槍卻能有發的壽命。”

前來視察的總部領導從裝配在武器箱子裡準備運往前線的木箱中,拿起一支八一式步槍深情的看著,不知道在想什麼。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總部領導才將手中的八一式步槍放回箱子,輕輕的將箱子扣上,說:

“能拔膿的就是好膏藥,這點缺點咱們可以克服!咱們現在特一兵工廠的產量如何?有什麼困難需要總部解決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