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領導這次沒有好臉色,再次嚴肅的叮囑:
“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保護好我們這個命根子!”
說完總部領導不等特一兵工廠的表態,轉身任由猛烈的山風吹在自己身上,舒緩自己緊繃的神經。
現在的形勢之嚴峻,隻有他這個級彆的人才知道,可以已經到了舉目四望,皆是敵人的絕望地步了。
在諾門戰役結束後,日軍失去北上信心後,為了給南進戰略建立一個穩定的後方,避免陷入兩麵作戰的危險。
日軍加大了對天朝戰場的投入,一邊開始繼續擴充兵力,積蓄力量,一邊在1939年秋開始,日軍在加緊誘迫國軍投降的同時。
將作戰重心開始放在了對占領區的控製,施行“以戰養戰”戰略,重點就是對付占領區最大的武裝--八路軍
開始在八路軍活躍的華北地區大肆修路築堡,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企圖封鎖分割各抗日根據地。
而在39年1月,國軍在召開的國黨五屆五中全會上,國軍雖然仍聲言要“堅持抗戰到底”,但卻把對付紅黨問題作為重要議題,製定了“溶共”、“防共”和“限共”的方針。
從38年12月到39年10月,國軍先後製造摩擦事件150多起。
而國軍開始在在西北邊區南、西、北三麵部署19個步兵軍、2個騎兵軍、3個保安旅和17個保安隊。
除少數未報編製數外,其餘部隊合計編製數達人,拋開缺編和國軍慣例吃空餉的數據不計,實編部隊起碼也有50萬人左右。
上述各部大多為國軍中央軍嫡係精銳部隊,這些部隊因自抗戰中期即聚集在西北邊區,較少與日軍交戰,一直對西北虎視眈眈,直到抗戰結束內戰爆發前都沒有動過這支精銳。
一句話,拿五十萬精銳啥也不乾,就白白用來“武裝保衛西北邊區”。
據高級內線提供的絕密情報,這些部隊正在秘密做著戰前準備,隨時可能進攻邊區。
而在在國軍確認防共策略後,原本就打折供應八路軍三個師的武器,彈藥,糧餉直接就是能拖就拖,找各種借口不再給了。
而在那之前,八路軍從國軍那裡獲得各種子彈近一千萬發,手榴彈是十五萬多枚,還有各種炮彈共計1.6萬發。
需要承認的是,抗戰前期,國軍確實是給了八路軍在武器彈藥上極大的幫助。
可當時八路軍也毫無保留的積極配合正麵戰場作戰,從37年到39年,兩年時間,參與各種國軍組織的大型會戰。
喜歡諜戰:我有空間,但我選擇單乾請大家收藏:諜戰:我有空間,但我選擇單乾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喜歡諜戰:我有空間,但我選擇單乾請大家收藏:諜戰:我有空間,但我選擇單乾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