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各個軍閥都挑選精銳組建過手槍隊,用於戰場關鍵時候突擊,甚至出現過誇張的的手槍旅,可以說把駁殼槍玩出了花來,加裝木製槍盒後抵肩射擊,原本就是駁殼槍的主要戰鬥方式。軍閥的手槍隊訓練其中最有名的一個誤會就是西北軍的大刀隊,大刀隊在戰場上突襲勝利一場後。
當時天朝的報紙媒體添油加醋,將這件事描寫的特彆神奇,說什麼鬼子怕大刀,日軍士兵晚上睡覺的時候害怕頭被大刀隊砍了,因此自製鐵護圈放到脖子上,這種一聽就是假的東西。
但凡對軍事有點了解的都知道,相對於加裝了刺刀的步槍和大刀,肯定是刺刀更適合戰場。
但是擋不住當時的國人真的信啊!
天朝軍隊之所以用大刀,那是逼的沒辦法了。
彆看刺刀隻是冷兵器,但是其製造難度還是很高的。
直到天朝自產56係列槍械時,還都大量采用對鋼材質要求相對較低的三棱裝軍刺,就是因為鋼材質量不達標,造不出合格的劍型刺刀,而不是三棱刺刀放血,殺傷力高。
而大刀就算是個農村啥也不懂的鐵匠,給他看一眼,他就能給你打出。
但是備不住當時被日軍戰無不勝嚇住的天朝人真信了啊!
各界籌款,捐物,給大刀隊送來的武器裝備居然是成箱的大刀。
讓急缺彈藥的士兵哭笑不得!大刀隊戰士實拍實際上立下大功的的大刀隊應該叫做手槍隊,正常大刀隊在作戰的時候都是趁著夜色隱蔽接敵,用手槍密集開火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在打完有限的子彈後才會揮舞大刀上前近戰搏命。注意看士兵腰間密集的駁殼槍彈藥袋要是子彈管夠,估計沒人願意用大刀搏命。
在馬良解決了最麻煩的炮樓後,抗聯戰士的進攻幾乎是毫無抵抗,一組的戰士在順利和馬良會合之後,在馬良的命令下向部落民方向建立防線。
而二三組也也迅速按照楊將軍的命令悄悄摸到了日軍警備隊和警察署。
機槍手迅速占領了有利位置,封鎖住所有日軍可能逃離的門窗,掩護隊員靠近。
在確認一切就緒之後,楊將軍按照馬良傳授的夜間戰鬥手語命令。
“開始!”
已經占據了所有日軍宿舍的門窗的二組成員立刻掏出腰間的兩枚木柄手榴彈,將兩根拉線扣在手中,等待楊將軍的指令。
“滋滋····”
“嘩啦!”
“砰~”
。。。。。。
得到命令後,兩人一組的戰士,一人要麼用三八大蓋的槍托狠狠的敲碎了日軍宿舍窗戶上的玻璃,要麼直接就是一個大腳把木質宿舍大門踹開。
“咚咚咚······”
隨後同步拉燃的手榴彈的戰士快速順著戰友打開的門窗,迅速將拉燃的手榴彈丟了進去。
丟手榴彈的戰士快速就地用手護住頭部,半蹲在地上,防止衝擊波傷害到自己。
“轟!”
“轟!”
“轟!”
。。。。。。
一共就三十人居住的營房,除掉今晚炮樓執勤的10人,攏共二十個鬼子的宿舍,一共丟進去了八枚手榴彈。
彆說手榴彈的爆炸的破片,單是在因為需要保暖,所以封閉性極佳的磚房裡同時爆炸八枚手榴彈的衝擊波就足以讓裡麵的所有人都失去抵抗。
在第一時間按亮了的手電,一手持手電,一手拿著駁殼槍快速的衝了進去。
與此同時,包圍在警察宿舍外的三組也立刻采取了類似的戰術,不過他們為了活口,隻投擲了一枚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