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物資和武器馬良能在一定程度上幫抗聯解決,但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根據地和情報來源。
以便及時補充兵員和物資消耗,提供準確的軍事情報,減小戰鬥損失,不然最終還是隻會被占據絕對優勢的關東軍一點一點的消耗掉。
而這一切就要依靠武工隊的作用。
武工隊,全稱是武裝工作隊。
在百團大戰之後,日軍針對根據地大規模報複。
41年春至42年冬,日軍為鞏固和擴大在天朝的占領區,以華北地區為重點,對各抗日根據地實施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相結合的“總力戰”,大力推行所謂的“治安強化運動”,對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的殘酷政策。
八路軍部隊損失過半,彈藥消耗無從補充,根據地遭受巨大破壞,無從補充,最虛弱,最艱苦的時候逼出來的產物。
既然你燒了我的根據地,那我就到你們的核心占領區去發展根據地,八路軍喊出了“到敵後的敵後去”的口號。
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八路軍組織精乾力量,由軍隊乾部、優秀戰士和地方乾部組成武裝工作隊,穿著便衣到控製最嚴密的敵占區的核心區域活動。
跟影視劇裡把武工隊描寫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動不動就要去打幾個小鬼子,端個炮樓不同。
真實的武工隊是工作隊,不是戰鬥隊,雖然他們都是精挑細選,戰鬥力強的乾部和士兵組成。
但是實際上武工隊的活動地區是在敵後的敵後,日軍控製嚴密的核心占領區,一旦遭遇戰鬥就遠比遊擊隊的戰鬥強度要高。
除非是迫不得已遭遇到日軍,否則一般是不會主動襲擊日軍,不然他們身也很難安全撤退。
他們任務是發動和組織群眾,建立、恢複黨的組織,建立秘密的人民政權。
運用各種鬥爭方式打擊與瓦解敵軍,摧毀日軍建立的偽組織和偽政權,建立情報關係網,為大部隊在敵占區獲得兵員和物資提供便利和幫助,剪除危害極大的鐵杆漢奸,提振民心等。
這些工作也完美的契合了東北抗聯的生存發展
的實際需求。
馬良之前搞出來的紅黑賬其實就是武工隊在實際工作中摸索出來針對偽軍漢奸的辦法。
商量好武裝工作隊的事後,馬良走到外麵,看著往日大口大口刨飯的新兵們一個個都焉不拉幾,也是從新兵走來的他簡單一想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馬良阻止了要搞思想教育的劉政委等人,示意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按照軍隊傳統,這時候要搞個大聚餐和大晚會,用美食和歡樂堵住新兵們思親之心。
“哈哈哈,怎麼一個個蔫不拉幾的?楊軍長讓我問問大夥,明天就是小年夜了,大家小年夜想吃啥?部隊上儘量滿足大家!吃餃子怎麼樣?”馬良像是沒有發現新兵們狀態不對,笑嘻嘻的詢問。
軍隊有句話叫做:好夥食能頂半個指導員!
果不其然,原本還蔫不拉幾的士兵們頓時就來勁了,唧唧喳喳的圍在馬良身邊,興奮的說:
“粘豆包!俺們這裡要吃粘豆包!”
“當然餃子也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