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野戰衝鋒槍手的訓練(2 / 2)

“不過特派員一個文人,這麼近的距離能打中已經算是不錯了!”

圍觀的戰士們大多也是這個想法,這時代的軍事訓練強調的都是遠距離精準射擊。

就連火力最強大,喜歡玩火力壓製的美軍也是一樣。

在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列裝後,在美軍中還引起一陣抵製,因為1沒有他們常用的春田栓動步槍射的準,影響士兵們拿五美元一個月的優秀射手補貼。

不過馬良並沒有被這些言論影響,在萬眾矚目的圍觀下,馬良淡定的再次檢查了手中的t2衝鋒槍,確保槍支處於最佳狀態,這是一個玩槍老手的保命習慣。

檢查完之後,對一旁的口中含著一把彈殼做的哨子,手中舉著一個三三製作戰時使用的小型信號旗的李瑞金一點頭。

“嗶嗶嗶!”

李瑞金立刻用力急促吹響了口哨,揮下旗子,這在三三製的信號體係下意味著進攻信號。

在哨聲響起的一瞬間,馬良右手持槍,左手保持平衡,弓著腰,以野戰姿勢快速躍進,到達射擊點後,立刻一個標準的戰術臥倒舉槍。

“噠噠!噠噠!”

前方擺在地上35公分的土球立刻爆炸開來。

隨後馬良一個抱著槍一個戰術橫滾,快速站起來,繼續向向前突進。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有節奏的槍聲迅速響起,馬良以標準的野戰,采取臥姿,跪姿,站姿,包括中途兩度兩種方式換彈匣,以半教學的方式向眾人展示了一整套後世偵察兵必練的偵察兵一百米運動速射。

之所以要強調野戰姿勢,主要是野戰持槍和室內cqb持槍有很大不同。

真正的野戰衝鋒中士兵不會時刻像影視劇裡拍的那樣,一直雙手持槍保持衝鋒。

因為野戰衝鋒中,敵人的機槍將會隨時射來,所以強調的是快速轉移,到下一個掩體後才臥倒雙手射擊。

而在崎嶇不平的山地中,雙手持槍很難保持平衡,行進速度必然降低,

被子彈擊中的風險也更高。

所以在快速轉移中,一手持槍,一手保持平衡,快速機動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不是看似反應更快,更迅速的雙手持槍衝鋒姿態。

這種戰術思想在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各國中存在,具體體現在槍械上。

老美的16,法棍的FAAS,攪屎棍的L85,漢斯的G36,包括95步槍的機匣上方都有提把,除了是調整瞄準基線,也存在著讓士兵在衝鋒或者行軍中提著,方便士兵做戰術動作。16G36步槍L85步槍也就是後來槍械設計和作戰理念的改變,不再依靠步槍玩命去衝擊陣地後,這才取消了這個設計。

所以訓練用來打野戰的衝鋒槍手跟之前馬良訓練專攻室內射擊的夜叉訓練方式又不同。

這是兩種不同的訓練方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