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還是特派員厲害!”圍觀的人都這麼說。
後麵也有十幾個射擊好的也學著廖誌凱的樣子,挑戰一百米運動射擊靶子,但是無一例外的出現各種問題。
對此馬良也沒有多少辦法,這東西是需要子彈一點點練出來的。
《我是特種兵》裡的小莊之所以一個新兵就能跟老炮這個八年老偵察兵在這個項目打平,不是因為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他參軍前就是體校射擊隊的成員,打過的子彈未必比老炮少多少,要不然肯定不行。
接下來的三天馬良又對三個選出來的連隊中沒有實彈射擊經驗的新兵進行了戰前五發子彈的實彈訓練,清一色的用的三八大蓋。
看著眼前這些因為有拿著因為五發實彈射擊的配額而一臉興奮的在老兵的一對一指導下,不厭其煩的一次次裝子彈,卸子彈,用彈夾裝,用手單發裝等一切實戰裝彈方式後,再打一發,總結一發的新兵。
馬良此時心裡有些發酸,這些隻打了五發子彈的新兵就要上戰場跟侵略者拚命了。
而他們的對手,小鬼子在抗戰初中期參戰的士兵,訓練上大體上要接受將近一年的軍事訓練。
日軍《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以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訓練的子彈,步槍不得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每年用於訓練一名步兵子的彈則為1800發。
馬良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和資源去訓練新兵,他能做的就是實戰去淬煉新兵,讓他們快速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士。
三天後,馬良帶著一個加強營向著山外出發了。
之所以是一個一個加強營,原因很簡單,馬良把其餘沒有撈到實戰機會的營連排長都組成一個觀摩團。
不過就算是沒有帶走一個團,可在馬良帶隊臨出發之前還是有七八個陌生人加入隊伍。
雖然是以軍區參謀的名義加入的,可馬良一眼掃過去,光是以後能喊出名字的馬良就認出不少於三位,想來其餘的也都是部隊中的經驗豐富的中層指揮官,上麵用來給馬良保底的。
馬良也沒在意,帶一個也是帶,帶一群也是帶!
在經過三天的晝伏夜出後,馬良帶著部隊來到了日軍防線外圍的一個炮樓。
隨後馬良帶著十幾個軍官“參謀”摸到了炮樓的外圍,開始做戰前偵查。
眾人輪流用四支望遠鏡觀察後,都有些意外的看向馬良,眼神裡就透露出一個意思。
感情你特派員,搞了半天又是新戰術,又是新衝鋒槍的,又是告大選拔的,最後就為了端掉一個隻有一個鬼子
班駐守的小炮樓?
玩我呢?
眾人都一臉不屑,但是礙於馬良特派員的身份,無人敢提出反對意見。
跟馬良認識比較早的團長趙南山此時忍不住對馬良提醒道:
“特派員,你彆看這裡隻有一個孤零零的炮樓,裡麵也隻有鬼子的一個班,可咱們沒有重武器,一門炮都沒有,是很難啃下的!”
“不久前,軍區的兩個連接到命令拔掉鬼子修建的在交通要道的炮樓,兩個連打了整整兩個小時,硬是沒有在鬼子增援部隊趕來前拔掉,反倒是傷亡了半個連的戰士。”
馬良看著眼前的炮樓,對兩個連傷亡半個連拿不下一個13名日軍駐守的炮樓並不意外。
很多人覺得鬼子的炮樓就是一個光禿禿的樓,隻要在夜裡偷偷扛著炸藥包一下子就能衝到炮樓
但是馬良眼前的這個成型的炮樓是一座以三層炮樓為核心工事,炮樓的周圍修建有一圈圍牆,形成一個院子,院子裡會有各種生活設施和倉庫等生活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