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南山見狀以為馬良對三連有些誤解,解釋道:
“特派員,三連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從紅軍時期就是這樣,特批繳獲不必交公,可以自行挑選武器,從來都是執行急難險要任務的主力連隊。”
馬良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意見,他當年服役的那支連隊比三連更霸道。
武器裝備優先裝備,全師新兵由它先挑,就是行軍路上遇到彆的連隊,從來都是彆的連隊主動讓路。
一年的訓練經費花銷比得過其他部隊一個營的花銷,是全軍公認的王牌連隊。
隻是這個繳獲不必交公待遇有些熟悉,尤其是在攻擊黃村據點時表現出來的戰鬥作風和部隊氣質更是讓馬良覺得熟悉,心說:
“不會這麼巧吧?”
馬良臉色有奇怪的問趙南山:
“這支連隊的前身是哪支部隊?”
為了避嫌,馬良從來不直接接觸一線連隊,隻做訓練,命令都是通過趙南山傳達。
趙南山聽到馬良問起這個問題,立刻驕傲的回答:
“三連的前身是xx起義時的一支赤衛隊,經曆無數惡仗,險仗,抗戰時被改編為師部警衛三連,跟小鬼子血戰無數,是我軍第一支全日械連隊,我原先所在的營就是由三連擴編的,我也是三連的連長·····”
聽著趙南山滔滔不絕的講著三連的光輝戰績,馬良心中大呼:
“我草!遇到老部隊了!”
果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讓三連的傳人的馬良遇上了此時的三連。
馬良這才反應過來,為何他對這支部隊的總有一種熟悉感,在有著八成新兵的情況下還能打成這樣。
這對任何一支部隊來說都堪稱了不起的成就卻隻是三連的的日常而已。
這次黃村戰鬥,武器裝備都是滿配,兵員雖然新兵居多,但也是自願從軍且經過幾個月嚴格軍事訓練的良家子戰士。
而在內戰決戰中,三連該連擔任全團尖刀連,僅十分鐘就突破敵主力兵團一個主力師的陣地,強渡40多米寬的河,占領敵陣地,接著又連續攻下2個村莊,直到全連僅剩9人時,還攻克了第四個村莊。。
戰鬥結束後,緊急補充130名新兵,全連恢複到140人,除10餘人是剛參軍的根據地子弟兵外,其餘都是剛解放的俘虜兵。
即使是這樣一支,連隊伍裡的人都還沒認清的連隊,4天後就受命擔任全軍尖刀連,負責突破敵軍核心陣地,沒有人覺得這個決定不合理,三連就該是這樣。
戰前首長特地來到三連陣前明確告知,隻要拿下敵人12個地堡,為大部隊撕開80米寬的突破口就算完成任務。
可戰鬥結果是,三連拿下敵人50多個地堡,撕開400米寬的巨大突破口,為全軍直插敵軍核心陣地打開了大門,超級加倍的完成了突破任務。
三連就是這樣的連隊,就是一塊爛泥都能把它煉成精鋼的鐵血連隊。
這支以三連為骨乾搭建起來的新訓團,加上馬良的訓練,注定不會是一支平凡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