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做法是,秘密監視跟蹤,在不驚動對方的情況下,摸清暴露日軍特工的所有的上下線,把整條情報線都掌握後,再布置統一的抓捕行動。
這樣才能將一個日軍特工小組一網打儘。
這也是馬良沒有參與抓捕的三名日軍特工審訊的原因,因為在這種高度警覺情況下,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對手大概率都會發現,收效不高。
不過這種話不能跟下屬明說,馬良陰著臉重新安排工作。
“鑒於這種情況,我們的工作要進行調整,第一,要求確保對手上的已經確認身份的八名日軍特工的監視不再出錯,那個專案小組出錯,扣發那個小組的獎金。”
“第二,對嫌疑者身份的鑒彆跟蹤工作,一律以精通跟蹤,監視的特工為主,避免再出現此類事故,必要時可以跟丟,但是絕對不許暴露,這項工作是長期的工作,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打消
“第三,以後的補救式抓捕行動,沒有得到科長級彆的授權,不準搞封區,調用警察和軍隊搞逐一過篩的大麵積搜查行動,人多眼雜情況下,目標暴露的可能性更高。”
“這三條工作準則立刻通知到本處的所有人,上到外勤特工,下到本部門門衛。”
馬良不斷的提著要求,楚婕這邊卻苦著臉,在馬良說完後,才小心開口提難處:
“六哥,我們一定吸取教訓,不過這樣的話,我們的人手就有些不夠用了,精通跟蹤技術的特工數量不夠了·········”
楚婕說的是事實,之所以抓了那麼多的各方特工,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人手不足,精通跟蹤的特工都被調到針對日軍特工的上麵。
監視一個特工,他接觸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他的同夥,所以必須監視調查他接觸的每一個人,然後這個人接觸的每一個人也可能是同夥的同夥,必要時也需要監控。
每監視一個人起碼需要2個人輪換著監控,這麼下來,就是一個指數型數據了。
所以監視一個暴露的日軍特工可能需要幾十號,乃至上百號人的軍統反諜特工不分日夜的工作才能應付的過來。
這要是在平時,偶爾發現一個暴露的日軍特工,這種工作量尚可以滿足,可現在完全是井噴的發現,這種工作量就不是原本的反諜部門的編製能應對的了。
大量後勤,行動,甚至是電訊部門都抽調了人出外勤任務,這也是為何會緊急抓了那麼多人的原因,這些人雖然都學過跟蹤,但是畢竟不是專業外勤。
好在馬良未雨綢繆的建立了情報分析科這個核心部門,通過各種情報和資料專業分析,評估優先級,這才避免了把要對付的日軍特工驚擾。
對於這個問題馬良自然也有準備,對楚婕安排道:
“人手短缺問題,我已經跟局裡打了報告,局裡新到一批新人,全都是新麵孔,由我們部門優先挑選,明天你親自帶人去挑選100名,優選挑選跟蹤技能好的,然後把他們分配給各個專案組,替換固定點位的監視,監聽工作,將精銳解放出來,用以執行跟蹤任務,空閒時間由老帶新,儘快讓他們形成戰鬥力。”
楚婕一聽立刻就高興起來,心中對六哥的崇拜更盛,六哥做事從來都是心思縝密,萬無一失的。
完事之後,馬良看著還一直站著楚婕和一乾組長,笑道:
“還愣著乾嗎?快吃啊!一會冰淇淋就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