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說的和做的(2 / 2)

“其實哪裡都一樣,隻不過曆史被掩蓋了。方孝孺表麵上是讀書人的代表,對於這種不忠不孝的行為,肯定是深惡痛絕的。再加上他的好學生建文帝朱允炆,所以倒黴的解縉隻能無奈地被貶到甘肅去了。”

“當年自己的魯莽行為,當年的不管不顧,當年的意氣風發,得罪人了。現在懂得人情世故,想晚回來就得送禮。”

“所以呢,解縉花了大量銀子,終於讓這些官員意識到,當年的愣頭青現在變得成熟了,人情世故非常不錯,至少表麵上看起來還行。”

“禮部侍郎說了幾句好聽的,最終重新回到應天,擔任了一個翰林,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職位,但也總算不用在家裡天天曬太陽了!”

“姨夫,那你說解縉這個人究竟怎麼樣?能用不能用?”

馬小帥看著眼前的朱大胖,“哎,為我所用,是因為我利用它能夠有好處。不為我所用,是因為就算我用了,也不會對我有好處。”

“用和不用的標準是什麼?”

“其實就是一句話,對我有好處的要大用,對我有壞處的,堅決不用。”

朱大胖點點頭,“姨夫,那我現在應該怎麼辦?”

旁邊的姚廣孝卻覺得有意思了,這馬小帥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繼續說下去,馬小帥,老和尚我非常感興趣,想繼續聽你的分析。”

朱大胖心裡有問題,想找馬小帥,不過眼前的姚廣孝,可是父親朱棣最相信的人,還是隻能等一等,不能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說解縉這個人名字不好,泄勁,屁股還沒坐熱,就出現了靖難之役。”

“對於彆人來說沒看明白,但對於這個人來說,解縉一下子就敏銳的洞察到,究竟誰能夠勝利。”

“今天來啦,每一個動物都躁動不安。解縉似乎聞到了春天的氣息,在跟他兩個朋友一塊兒交流的時候,居然神奇的得到了同一個結論,建文帝朱允炆,最後一定失敗。”

“按照道理來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三個人關係非常不錯,尤其是都能夠判斷出同一個結果,如果按照常理,這三個人的選擇應該差不多。”

“但是你們看看,三個人圍著火爐談理想,最終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解縉第一個開口,說的是慷慨激昂,講的是天花亂墜,每一句話似乎都在說忠義,把他的兩個朋友,一個感動的眼淚不停,都不知道說什麼了,另一個腦子裡隻有一個想法,以身殉國。”

“你們都沒有想到吧,應天還沒有被打破,解縉卷鋪蓋卷跑路了,直接投奔了燕王朱棣,後來這個胡大人也投靠了燕王朱棣,隻有這個被真正感動的人,選擇了以身殉國。”

“咱們現在用結果來分析原因。解縉跟建文帝朱允炆的關係不好,否則也不會因為幾句話就到甘肅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