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奪門之變之後,有了天順朱祁鎮,首先就得殺了於謙。
理由其實就這麼幾個,第一,你作為一個臣子應該如實彙報,你明明知道邊境究竟是什麼情況,你居然選擇不說,這叫隱瞞,而且屬於故意。
第二,明知道皇帝就在這裡,你於謙命令開炮,這叫什麼,犯上,該死。
第三,你明知道我想回大明,你故意拒絕溝通,你就是想致我於死地,這叫什麼?這叫找死。
第四,回來之後,於謙你是不理不睬,而且支持朱祁鈺囚禁我,你不死誰死。
但是朱祁鎮非常聰明,我不能親手殺了於謙,這會臟了我的名聲,所以徐有貞曹吉祥石亨就當替死鬼。
這三個人把事情辦完了,我作為皇帝朱祁鎮,肯定要讓你們高興高興,然後呢,你們想乾什麼我都不說話,你們想要權利沒問題,你們想弄錢沒問題,我就不停地給你們放鬆。
人一旦失去了自知之明,野心就會極速的膨脹,一看皇帝對我這麼信任,那我想怎麼乾就怎麼乾。
如果夾著尾巴做人,最後倒黴的一定是朱祁鎮,但是人不會這樣,好不容易得到的榮華富貴,我怎麼可以不表現表現?
野心的膨脹,也就無視朝廷法律,最終落得一個人頭落地,到此結束。
朱祁鎮一看,我終於當了一回賢明的皇帝,可是還有一件事兒了,那就是土木堡之變,總得有一個背鍋的呀。
總不能說我這個皇帝指揮失誤吧,我隻能是把這件事情,全部都交給王振,我還得說這是一個忠臣,否則以後誰還跟著我賣命?
所以呢,朱祁鎮直接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沒有想明白的事兒,那就是給王振正名,這其實是給自己臉麵。在北京智化寺北院,給王振立旌忠祠。
因為這個太監,早就屍骨無存了,所以呢,就用木頭雕了一個像,祭拜一下。簡直就是前無古人。
這就是中國語言的文字藝術,馬小帥突然想到,春秋裡有一個記錄,也就是魯僖公28年,天子狩於河陽。
這句話記載的非常有意思,表麵上看就是,周天子去打獵了。其實不是這個樣子,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晉文公發號施令,周天子不敢不來。
但是你要是如實記載,大家都難看,所以就發明了一種記載藝術,愛天子來了,事情說清楚了,大家都好。古代的文人這麼寫,現代的人叫春秋筆法。
我朱祁鎮不管彆人怎麼說,我特彆感激這個太監王振。從小跟我一起長大,生活當中對我有照顧,而且為我去死了。
我那時候和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後就不和,我需要這個太監王振給我出謀劃策,而且呢,還要對付三楊,王振真不容易,差點被太皇太後給砍了腦袋,又天天被這些文武大臣告狀,好幾次背黑鍋,我怎麼能不感激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