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您知道太上皇朱祁鎮就在對麵的軍營裡,依然開炮,又得罪了太上皇朱祁鎮。”
“也先當初提議花錢把朱祁鎮贖回來,又是這個於謙,堅決不同意,當時錢皇後偷偷摸摸送錢,這樣又得罪了錢皇後,而且又得罪了朱祁鎮,唯獨滿意這個結果的就是太後孫氏,還有當時的皇帝朱祁鈺。”
“好不容易北京保衛戰成功了,石亨想著跟於謙拉攏關係,所以推舉於謙的兒子當官,沒想到於謙這個人死腦筋死腦,堅決不同意。石亨看到自己拿不到對方的把柄,你就算相中人家,估計也不可能。徹底斷了石亨的退路,隻能硬著頭皮一條道走到黑。”
“於謙江山社稷為重,君為輕。雖然符合孟子的說法,但確確實實得罪了兩個皇帝,一個就是朱祁鎮,一個就是朱祁鈺。也先計劃用朱祁鎮換點錢,然後就撤回去。於謙居然不同意,所以又得罪了朱祁鎮。”
“一年之後,也先提出送朱祁鎮回來,朱祁鈺當時說,我本來就不想當皇帝,你們非要讓我當,現在怎麼辦?”
“當時皇太後的意思,希望朱祁鈺退位,把皇帝的位置還給朱祁鎮,結果又是於謙,皇帝的位置已經定了,就不能夠再更改。”
“為了大明王朝的臉麵,還是把太上皇接回來吧。這一句話又得罪了皇太後孫氏,又得罪了錢皇後,而且也得罪了朱祁鎮。”
“朱祁鎮回來之後,又是於謙下令,囚禁南宮,這下又得罪了。當朱祁鈺換太子的時候,於謙居然又同意了,這下徹底得罪了整個後宮。”
“所以朱祁鈺的兒子死,這是理所應當的,當時的朱祁鈺想得非常清楚,如果朱祁鎮想當皇帝,那就會乾掉他自己的兒子,就算當上了皇帝,也會非常的惡心,也會非常的後悔。”
“如果朱祁鎮不想當皇帝,那自己的兒子還能夠當皇帝。就算沒當皇帝,也不後悔。”
“於謙這個人實事求是,不喜歡結黨營私,又不喜歡人情世故,一個人太清白了也不好,如果你不能夠做到同流合汙,至少應該做到和塵同光。”
“是於謙這個人死腦筋,總是站在國家的考慮來考慮問題,一點都不懂得變通,對於人情世故更是義正嚴辭的拒絕,甚至打了送禮的。”
“所以明代宗朱祁鈺病危的時候,太上皇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新仇舊恨,肯定要殺了於謙。”
“過了幾年,這三個奸臣都死了,所以皇上你才能夠當皇帝。當時皇上你剛剛當上皇帝,就說了,國家在發生災難的時候,於謙保衛大明江山,結果被群臣嫉妒,朕憐惜他的忠誠,於謙由此得以恢複清白,享受香火。”
馬小帥,聽到這裡終於明白了,怪不得曆史上有這樣一句話,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嶽家祠。
“於謙真的成了,像文天祥一樣的國之棟梁,抵製住了誘惑,在國家危難之際,永遠把百姓放在最前麵,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真可以稱得上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