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一點線索(1 / 2)

有了尚方寶劍,汪直可以挺直身子辦案了,對於這個大太監,心裡早就不服氣,正好有機會整死對方,當年就曾經得罪過自己,這完全就是公報私仇。

馬小帥一句話都沒有說,因為這個譚公公手眼通天,公然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在皇上眼皮底下都敢乾,就是販賣私鹽。

其實明朝的製度,是非常嚴格的,但是有人仗著自己有權力,就敢為非作歹。譚力朋就是其中一個,沒有官員敢得罪這個大太監,雖然現在在南京,但是在北京可是生活了很長時間,擁有眾多的黨羽。

可以說是一路綠燈,西廠本來就剛剛建立,汪直必須得立威,因為自己名義上可以管轄錦衣衛和東廠,所以必須乾點,彆人乾不到的。

馬小帥敏銳的意識到,對於老資格的東廠,年輕的西廠,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就算你努力乾活,也達不到你的目的,你想壓人家一頭,那就必須拿出真正的成績來。

汪直的小弟尚銘現在作為東廠的一把手,壓根就看不起汪直,最近說話總是冷言冷語,嬉皮笑臉,根本就沒拿著當回事兒。

汪直發現司禮監懷恩和東廠掌印太監尚銘,本來就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可是這兩個人就在眼皮子底下,辦了,對方不太方便,畢竟皇上對於這兩個人多少有點感情,而且還有一定的信任度。

至於這個南京鎮守太監譚力鵬,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經過多年的經營,形成了龐大的利益聯盟,如果將這個皇子遇害的事情,推脫到這個人頭上,肯定是疑點重重。

汪直經過精心了解,發現這裡麵不但有朝廷的文武官員,而且還有皇室宗親寧王的影子,因為這個人遠在南京,沒有跟著皇帝,所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膽大包天的販賣私鹽。

明朝曆史上,對於鹽業控製尤為嚴格。風險越大,利潤越高,有人還是敢鋌而走險,這個譚公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經過精心的布局,終於在成化14年,也就是公元1478年,來北京進貢,返回途中裝了100船私鹽,這簡直就是殺頭的買賣,沿途官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都認為這是皇帝的買賣,其實那都是很多人的,但是就是可以假裝不知道。

這種事情就是形成默契,誰也彆找麻煩。可是,就算船隊到達武城縣時,有個當地的小官就是公事公辦,偏偏要進行檢查,結果就被給打了。

這個小官也是不服氣,我這是公平公正的檢查,你這個死太監居然敢給我找麻煩,我就去京城告狀。

自己被人打掉了兩個大門牙,手底下還死了幾個兄弟,這個小官就認為,天底下難道沒有個說理的地方?

於是便來到北京,沒想到,說法沒要到,反而又被打了一頓,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人一聽說這事情,都唯恐避之不及,大家都裝聾作啞。

這個小官員,直接去東廠揭發,沒想到尚銘也裝聾作啞。最後走投無路,來到了西廠,汪直二話不說,就將這些人都抓了,因為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一邊給皇帝上奏折,自己大義凜然,要清除太監裡麵的害群之馬,另一方麵給萬貴妃彙報,抓到了凶犯。

很快譚公公就被抓到了監獄,但是經過審訊,走私私鹽,證據確鑿,謀害皇子,毫無證據。這個太監也是非常有能力,上下點之後,朱見深看到跟自己的兒子沒什麼關係,最終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