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正德14年,寧王發動了叛亂,朱厚照作為皇帝決定禦駕親征,正好自己這個皇帝軍事水平非常高,可以很好地解決對方,但是碰到了千古聖人王陽明。
馬小帥發現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這個千古聖人,王陽明就是王守仁,出生於公元1472年,家庭條件相當不錯,擁有良好的家庭,也擁有優越的學習環境。
王明陽他的父親就是王華,也就是成化17年的狀元,更是南京吏部尚書。曆史上關於這個人說法太多了。
孟子就曾經說過,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推斷出五百年之內,當會出一個聖人。
也不知道是這些人牽強赴會,也不知道是後人的傳說,也不知道是有人吹牛逼,馬小帥決定調查一下。
首先聽到的是第一個傳說,說是王守仁在出生之前,他的祖母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天上的神仙,抱著一個赤色的小孩,從天而降,所以王守仁的祖父就給這個小孩取了一個字叫雲,並且呢,還把王守仁居住的地方取了一個名字瑞雲樓。
王守仁出生之後呢,據說他的母親懷孕14個月,馬小帥馬上了,對這個事情進行調查。發現這純粹就是胡說八道,因為王守仁目前懷孕是兩次,因為有一個小孩流產了,然後呢,流產沒幾個月又懷孕了,但是對外的說法就是懷孕的14個月。
通過當時醫生的記錄,可以明顯地判斷出這才是事實,後來王明陽成了聖人之後,這些讀書人為了吹捧自己的老師,就開始胡說八道,完全變成了懷孕14個月,這才能夠顯示聖人跟普通人不一樣,其實這是完全違背科學道理的,任何事情,如果經過科學的分析,總會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就算當時的科技水平沒有這麼高,時間也會驗證真假。
馬小帥馬上開始調查這個人,發現王守仁小時候特彆笨,五歲的時候都不會說話,但是這個小孩呢,有心眼,你讀的話我都聽得懂,我都默默的記自己心裡。
有一個高僧來找自己的祖父,摸著王守仁的頭說,這個小孩子是個好孩子,可惜呀,名字起得不好,你怎麼可以叫雲呢?
雲就是天上的水汽,風一吹就散了,這名字起的不吉利,本人就對這個名字不滿意,祖父就根據論語,起了一個名字叫王守仁。
這孩子心裡高興,本來就說話,隻是平時父母對自己照顧太好了,根本就不用說話。
你想啊,你平時把這個小孩子照顧得太周到了,王守仁的父親擁有足夠的財力,也擁有足夠的仆人來照顧這個小男孩,張嘴就可以吃飯,哪怕是拉屎,都有人給你擦屁股,還用得著張口說話嗎?
那天碰到老和尚說自己不好,說是王守仁的名字起得不好,這祖父不得不改啊,你想你叫王雲還是王守仁你自己說。
那小孩子肯定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呀,個人麵對喜歡的東西就會情不自禁地說出來,所以就有了一個這樣的傳說,改名可以讓你學會說話,同時呢,也會產生彆人的想法。
如果王守仁一直沒有出名,那可能這件事情就忘記了,可誰讓王守仁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學問,這就變成了牛逼人物,肯定要增加一點彆人不一樣的地方。
王守仁12歲的時候,平時在家裡接受家長的教育,12歲了,你就去私塾讀書了,你不能天天在家裡,沒想到13歲的時候親母親就去世了。
現在社會一個小孩的母親突然去世,肯定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問題,對於古代來說,那就更加厲害了。
一個小男孩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完全把自己的心思用在讀書上,讀書的水平可以說是專心致誌,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的認真讀書,這回讓自己讀書的水平進步非常快。
一個人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情,隻要堅持足夠長的時間,那一定會產生一個質量的變化,這是絕對的科學道理,雖然存在小概率事件,但是這是大概率的事情。
這時候的王守仁,因為年輕氣盛氣,居然認為讀書並不是一定要當官,讀書最好的是做好自己。年少輕狂的熱血少年,聽到了很多明朝很多地方都有農民起義,比如說石英、王勇、石龍、劉通等人。
這些人被生活所迫,他們本來已經活得非常艱難了,實在是吃不上飯了,要麼選擇活活餓死,要麼選擇舉兵造反,這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但是一個少年,尤其是一個熱血少年,他對現實發生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就想跟皇帝提提自己的意見,自己對於這個農民造反的事情,應該怎麼解決。
王守仁完全就是中二少年,滿腔熱血報效國家,但是他的父親王華可不是個傻子,你個小孩子家家的,怎麼可以議論國家大事?
莫談國事才是最好的,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讀書,王守仁當然是同自己的父親發生了強烈的爭執,因為年輕人的想法跟老滑頭是不一樣的,父親就是一個迂腐,不懂得報效國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