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此時西漢已經走向末路,土地兼並日益嚴重,貧者無立錐之地。
漢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的父親王曼去世,年僅八歲的王莽,與其母相依為命。
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因姑母王政君是漢成帝的皇後,而被封為黃門郎,後升任射聲校尉。
王莽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後,生漢成帝劉驁。
王莽的伯父王鳳病重時,王莽侍候左右,親自嘗藥,數月不曾離開,極為孝順,王鳳大受感動。
在王鳳死後,王莽擔任了大司馬府掾,後來升為了光祿大夫侍中,王莽的官職升得很快。
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書,願意把自己的封地戶邑分給王莽,很多人也為王莽說好話,漢成帝也認為是王莽賢能,於是下詔封王莽為新都侯,食邑五千戶,並升為了騎都尉、光祿大夫、給事中。
王莽的爵位與權力,都是元後王政君所賜,所以王莽對元後王政君極為恭順。
王莽的伯父大將軍王根病重時,漢成帝讓王莽侍候王根,王莽比對自己的父親還要孝順。
王根於是向漢成帝和成帝的母親王政君舉薦王莽,說王莽可以托付大事。
漢成帝與王政君聽從王根的建議,多次升王莽的官,王莽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做到了大司馬之位。
王莽在擔任大司馬之後,做事更加謹慎,對待自己的親人極為謙恭有禮,生活簡樸,為人清廉,而且廣結天下英才,收買人心,朝野上下一片好評。
王莽的名聲甚至超過了他的幾位伯父叔父。
漢哀帝即位之後,王莽的叔叔王商與外戚傅氏、丁氏有矛盾,王莽因此被免職,回了封地。
王莽韜光養晦,閉門不出,朝中多次征召,王莽都不肯出來做官。
這讓王莽的名聲更好了。
漢哀帝去世之後,王莽的姑姑王政君以太皇太後的身份收回政權,重新啟用王莽,王莽再次擔任大司馬,領尚書事,兼管國家軍政大權,百官奏事也都要經過王莽處理。
王莽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極力討好姑姑王政君以及王政君的寵臣。
王莽的女兒成了漢平帝的皇後,王莽成了國丈,權勢滔天。
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漢平帝病死,王莽擁立漢宣帝玄孫劉嬰為皇太子,自己擔任太傅、安漢公,並加九錫之禮。
王莽的野心徹底的暴露了出來。
王莽在朝廷中排除異己,樹立黨羽,並不斷的加封自己的官職與權力。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曆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建立新朝之後,開始了一係列的改革,史稱“王莽改製”。
王莽改製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土地改革、幣製改革、商業改革、官名縣名改革等等。
王莽仿照《周禮》的製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製,更改官製與官名。
並且,以王田製為名,恢複井田製,將鹽鐵收歸國有,私有者觸犯法律,但是受到朝廷中許多大臣的反對。
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