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不知道的是,在倫市《Nature》總部,這篇空白論文在經曆過多輪的討論之後,其實最終結果仍然是被斃的下場。
隻不過總編說了一句話,才讓董事會改變了主意。
“董事們,很榮幸能得到你們的信任,成為《Nature》的總編。”
“作為總編,我是強烈抵製這種像開玩笑一樣似的論文出現在我們的雜誌中,甚至是投稿郵箱裡。”
“但是,除了總編這個職位之外,我還有幫助咱們雜誌擴大影響力的責任。”
“王已經在《Nature》發表過三篇論文了,即將發表第四篇。”
總編拿起手邊的咖啡,狠狠的灌進嘴裡一大口,今天他當著董事會說的這些話,是要負責任的。
但是他還是鼓起勇氣說了。
“自從我們刊登了王的論文之後,我就發現一個現象,對比去年的同期,我們今年的投稿量,高於去年50%。”
“而且,我發現,這些投稿大多數都是來自全世界頂尖名校,這些增量,我也調查過,大部分都是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其中本科生也比去年多了一部分的份額。”
“這說明,我們《Nature》現在深受年輕的科學家以及未來的科學家們的喜愛,而年輕的科學家,則代表著未來。”
說到這,總編便不說話了,在座的都是聰明人,有些話不一定要說的太直白。
太直白了就顯得彆人很傻一樣。
總之,總編的意思隻有一個,是守舊,還是迎新?
守舊的話,這篇論文一定要拿下,絕對不可以出現在《Nature》的版麵上,或者雜誌裡。
但是如果要迎新,這絕對是最有殺傷力的論文,沒有之一。
而新生代,則代表著未來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未來科學領域的話事人。
隻不過他們現在還沒有成長起來罷了。
董事會的成員也很鬱悶,覺得總編說的這些話不無道理。
如果把王重這篇論文發表,肯定是會引起很大爭議的,但是如果不發表,就錯過了一個機會。
一個讓廣大新生代科學家看到《Nature》包容開放精神的機會。
“我們明年四月一號發表,來不來得及?”
當很多男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個點子王,其中一個董事,突然有了一個好點子。
這個點子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隨即又暗自歎息。
可惜時間不等人,如果王重不著急的話,其實是完全可以安排到明年的四月一的。
但是王重的性格他們也研究過,不是那種墨守成規的人。
《Nature》不行,那就換一家嘛~
隔壁的《Sce》眼睛現在紅的像隻兔子,可一直盯著王重呢。
這種機會,搞不好《Sce》求之不得。
會議室沉默了好久,最後董事長一錘定音。
“發,不僅要發,還要在正刊上發。”
“這個王本來就是哲學係的學生,發表一篇哲學論文怎麼了。”
“我反倒覺得王重這篇論文,有很深的內涵,那些看不懂的人,肯定全部都是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