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華夏人正是因為如此勤勞能乾才能創造出諸多不朽的功績,也才能夠將上下五千年文明延續至今。
等李俊忙著去收拾兩條海魚時才發現,老黑阿明居然一整個下午都在周邊撿拾柴火,並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這家夥在見到李俊時根本不敢跟他眼神對視,實在是下午那一頓暴揍給他打怕了。
為了給傷口止血阿明特意燒了些草木灰敷在指頭上,彆說他這個法子還真挺管用,瞅他那傷口似乎真就沒什麼大礙了。
草木灰止血的功能李俊小時候也曾模糊的聽老人們說起過,據說在那些缺醫少藥的年代裡,莊稼人受傷之後往往就是用草木灰甚至細黃土撒在傷口上進行簡易治療的。
這其中具體的原理咱們無從得知,隻知都是莊稼人的經驗做法。
當然也可能是大老黑皮糙肉厚免疫力比較強,才能在那麼短時間內就恢複的如此神速。
李俊將烤魚收拾乾淨後又找來兩根木棍接著將木棍從中間劈開,然後夾住魚身,待灶上沒了明火便把夾好的海魚置身其上,用文火慢烤起來。
當下市麵上人們常吃的各類烤魚雖然也掛著烤魚的名頭,但實際上往往都是經油炸後便捷製成的。
荒島上油脂比較珍貴,既要炒菜還得做蠟燭跟肥皂,所以條件的限製反倒逼著大廚們返璞歸真了。
這種文火烤魚雖然費點功夫,但是烤出來的魚肉不糊不焦,肉質更是恰到好處的鮮嫩,絕非油炸所能比擬的。
李俊在烤製時還不斷往魚身上撒些辣椒粉以及其他幾樣“香料”,因而不出十分鐘,噴香的烤魚味道就已經傳遍了整個營地。
陳婉婷則貼心的在一旁做起配菜工作,水芹菜摘乾淨後切成段,乾木耳泡發開,山藥切成細條。
至於那些摘下來的水芹菜葉子也沒浪費,加上野雞蛋簡單一炒便是道清新爽口的小菜。
烤魚、鋪底、配菜、澆油,前後用時不到半個鐘頭,兩條香噴噴的烤魚便已出爐。
王利民拿鹿皮墊著,端了倆陶爐放到簡易餐桌中央,又將烤魚盤置身其上。
咕嘟的烤魚直接吸引了所有人目光,隨後大夥兒顧不上更多言語,紛紛拿筷子夾起滾燙的魚肉。
洋妞凱西已經可以熟練的使用筷子,夾肉吃菜完全不在話下,老黑的技術還略微差些,隻能用個小勺子將魚肉挖下來然後盛到小碗中慢慢咀嚼。
一頓烤魚吃的那叫個暢快,開心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人們仿佛回到了都市社會,在每一個普通的周末裡,約上朋友、家人,去外麵吃頓烤魚,喝杯啤酒…
飯後在曾姐和陳婉婷等人洗刷碗筷的同時,大夥兒破天荒的來到院子裡升起火堆,或喝茶聊天,或洗腳戲水,或望著天空發呆。
漆黑的夜色裡時不時傳來陣陣鳥叫蟲鳴,耳邊的蚊子嗡嗡聲也基本上沒有止歇。
不過時至今日蚊蟲叮咬這些實在已經不能算什麼大問題,生死存亡麵前對一切不危及生命安排的因素都不必太過在意。
“等房屋建好後咱們琢磨一下做點紙張吧”幸玉蘭提議道。
荒島上對紙的需求實在太大了,比如記錄東西,比如上廁所蹲坑,再比如後麵的房屋玻璃。
李俊甚至想過搞點東西做幾副撲克牌來消遣時光,而要做撲克勢必也離不開對紙張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