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字子敬。
東晉駙馬、書法家、詩人、畫家。
書聖王羲之第七子,與父親合稱二王。
與張芝、鐘繇、王羲之並列“四賢”。
王獻之善於楷書、行書、草書。
楷書體勢開張,氣峻韻和。
行草書筆法靈動,縱逸豪邁,饒有氣勢。
對後世書法產生巨大影響。
總之說來,這位王獻之是個牛逼轟轟的曆史人物。
搞書法文玩的人不會不知道他。
所以他用過的東西,自然就成了寶貝。
可現在。
竟然在這裡看到了王獻之的尺牘。
好明顯!
正常人都隻會有一個認知。
那就是假貨。
唐友德當先開口:
“莊老弟,你這哪來的?”
莊舟見眾人都盯著自己,解釋道:
“我說祖傳的你們信嗎?”
都是搞古玩的,不問出處,是職業操守。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渠道。
或許是低價收購而來。
或許是其他上不了台麵的渠道。
總之都是心照不宣的事。
所以莊舟這樣一說,大家夥都沒再追問下去。
侯老年紀最大,認真看了一會兒,交給了劉雲鶴:
“老劉,文玩這塊我不如你,你來瞧瞧。”
劉雲鶴其實早就盯上了。
可說實在的,他也拿不準。
認真看了好一會兒,最後隻得說:
“現今關於王獻之真跡並無問世作品,可以說是隻字無存。
所謂的王獻之尺牘,幾乎都是唐宋臨摹本。
所以,我隻能說,這應該也是摹本。
隻是這字跡英俊豪邁,饒有氣勢,我也分不出真偽。”
劉雲鶴的話說得很含蓄,也算是留了餘地。
接著,隻聽劉雲鶴又說道:
“王獻之與其父王羲之並稱二王,他不僅承襲了王羲之的書法造詣,還敢於創新,因而在書法界有著極重要的地位。
而這幅行草書寫得非常自由灑脫,給人一種活力四溢的感覺。
如此流暢的筆力,令人歎為觀止。”
這一番話說完,大家夥都明白了。
其實劉雲鶴心中也是認定這幅字畫是真跡。
或者說,這幅畫的現世價值無可估量。
這時唐友德又接言說道:
“彆說,看到這麼有意思的字帖,我都想學習學習了。”
馬常波本不是搞文玩的,也說道:
“唐總說得是,這字看起來就有古人的味道,真是怪得很!”
陳待名等人也是頷首讚同這個觀點。
當然,隻有莊舟知道,這本就是從唐朝長安帶回來的。
相當於說跨越了一千四百年的曆史。
隻是說起來,這幅字畫到底是王獻之本人所作。
還是唐朝某位名家臨摹的,莊舟也不知道。
因為他根本就沒問。
“小莊老弟,這款王獻之尺牘,可否借我觀瞻學習一番。”
劉雲鶴顯得很懇切。…。。
都是老熟人了,當初自己一幅歐陽詢的張翰帖,便拿了金錘子0.1%的股份。
雖然現在還沒分紅。
可莊舟對此很是感激。
自然也就答應下來。
接下來,大家夥又看了一會兒莊舟的藏品。
唐友德對文玩字畫不感興趣,可早盯上了陶瓷器。
最後懇求著莊舟,賣了他五件。
唐友德那叫一個喜笑顏開:
“莊老弟,我是鐵定心認你做兄弟了。”
莊舟也不錯,又是近40萬的收入。
對於庫房的紫檀木大料,最後還是被劉雲鶴收了。
原本市場價是在五千到一萬二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