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中秋催婚(1 / 2)

當李曉陽如同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般,神情落寞、失魂落魄地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家中的時候,他驚訝地發現,李曉玉正安靜地待在家裡。原來,明天是中秋節,學校考慮到這個特殊的節日,再加上國慶佳節也即將來臨,即使是麵臨緊張的高三學習生活,學校也實在不好做得過於苛刻和不近人情,於是經過慎重考慮,特彆破例給學生們批了三天的假期,讓大家能夠在忙碌的學習之餘,有一些時間與家人團聚,享受節日的歡樂氛圍。

李曉玉看到李曉陽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她麵帶微笑,親切地說道:“哥回來啦,怎麼樣?今天收獲滿滿吧?”其實,李曉玉的心裡也有些疑惑,她不知道哥哥為何是這樣一副狀態。

李曉陽聽到妹妹的話,心中一陣苦澀翻湧。他本想將自己在飯店的遭遇和內心的痛苦都傾訴出來,但又覺得那樣會讓妹妹擔心,也不想讓她看到自己如此脆弱的一麵。於是,他強顏歡笑,故作輕鬆地說道:“啊,我今天喝多了,不好意思,我得休息了。”說完,他仿佛用儘了全身的力氣,緩緩轉身,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房間,然後無力地倒在床上。

他躺在床上,緊閉雙眼,淚水卻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滑落。他的心中充滿了迷茫、痛苦和無奈,他不知道該如何麵對自己的未來,也不知道該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而此時,他隻想一個人靜靜地待著,獨自承受這一切。

李父和李母站在那裡,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又看向李曉玉,三人麵麵相覷。李母忍不住輕聲說道:“今天這是怎麼了?出門的時候還興高采烈的,回來的時候卻垂頭喪氣,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呢?”

李父微微皺起眉頭,搖了搖頭,說道:“可能是在飯店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了吧,但現在也不好再去追問他,等他自己想說的時候再說吧。”

李曉玉也一臉擔憂地看著哥哥的房間,心裡想著哥哥到底遇到了什麼難題。不過,大家也知道現在不是追問的時候,於是便暫時放下了這個疑惑,轉而開始討論起中秋節的安排來。

李曉玉說:“中秋佳節,一定要回老家與奶奶一起度過呀,這是我們每年的傳統呢。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我們可以和奶奶一起感受家庭的溫暖,一起過個快樂的團圓節。

而且呀,還能和大伯、叔叔他們相聚在一起,那真是太棒了!到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吃團圓飯,一起賞月,一起分享彼此的快樂和幸福。老家的中秋節總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和歡樂的氛圍,能和奶奶、大白叔叔他們一起度過,一定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呢。”

第二天,晨曦微露,一家人在溫馨的氛圍中吃完早飯,便開始忙碌地將準備好的各樣禮品和美味的月餅一一歸整。這些都是要帶回老家給奶奶的心意。

那輛熟悉的小三輪依然靜靜地停在那裡,這次駕駛它的是李曉陽,李曉玉坐在他身邊,興奮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在三輪車鬥裡,李父和李母穩穩地坐著,周圍堆滿了要帶給奶奶的禮物。

李曉陽熟練地操控著小三輪,車子平穩地行駛著。一家人歡聲笑語,充滿了對老家和奶奶的思念。他們即將在中秋佳節與奶奶共度一個充滿溫暖和親情的時光。

上午九點多,他們終於回到了闊彆已久的老家。簡單地休整了一下後,又拎著精心準備的禮品,朝著奶奶家走去。畢竟老家已經許久沒人居住了,今天的午飯肯定要在奶奶家享用,所以得早點過去幫忙準備。

在北方,每逢節日,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李曉陽奶奶家也不例外,中秋節照樣要吃餃子。不過,今天因為是李曉陽參加工作後第一次回來過節,這可是一件值得大肆慶祝的事情。所以,李父在回來的時候就特意準備了一些酒菜,打算和自己的哥哥弟弟們好好暢飲一番。在他們家,李曉陽能考上公務員,可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來到奶奶家,眼前的一幕讓人心疼。奶奶正彎著腰,佝僂著身子,滿頭的銀發在陽光下閃爍著,滿臉的皺紋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她的雙手哆哆嗦嗦地攪拌著餃子餡兒,那動作雖然緩慢卻充滿了溫情。

而嬸嬸則在一旁有條不紊地和著麵團,她的臉上帶著微笑,似乎在享受著這團聚的時刻。幾個叔伯姊妹在院子裡嬉笑玩耍,歡聲笑語回蕩在院子裡,給這個節日增添了幾分歡樂的氛圍。

很快所有的人都參加到餃子活動中來。孩子們也興奮地在旁邊幫忙,他們把小手洗得乾乾淨淨,學著大人的樣子,拿起擀麵杖,有模有樣地擀著餃子皮。然而他們卻沒有擀麵皮的技能,拿起擀麵杖就開始亂擀,把餃子皮擀得奇形怪狀,有的像愛心,有的像樹葉,還有一個居然像個小豬頭,大家看著這些“創意”餃子皮,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

阻止了孩子們的玩鬨,李父熟練地拿起擀麵杖,飛快地滾動著,餃子皮在他手中如同飛轉的車輪。李母則小心翼翼地把餡料放在餃子皮上,然後輕巧地捏合,動作嫻熟而優雅。孩子們也不甘示弱,拿起餃子皮就開始包,還互相“指導”:“你包的餃子怎麼像個飛碟呀!”“你的才像呢,你看你包的,像個沒睡醒的毛毛蟲!”

正包著,李曉飛突然叫起來:“哎呀,我的餃子皮破了!”李曉雅打趣道:“你這是包了個‘露餡’的餃子呀!”李曉飛一臉無辜地說:“它自己破的,可不怪我!”大家又被他的話逗得前仰後合。

在北方,有一個獨特的習俗,那就是將包好的餃子轉著圈地放到雙蓖兒上。雙蓖兒是由細細的高粱杆以線繩精心縫製而成的,它們有各種大小,其中直徑為1米的圓盤較為常見。

老一輩的人常說,餃子可不能亂放。如果餃子對著放,可能會招惹來一些“蹭飯客”。因此,餃子們都整整齊齊地排成隊,在雙蓖兒上一圈一圈地擺放好。

當餃子包得差不多時,就該準備煮餃子了。在農村,煮餃子通常使用大鐵鍋,一般是八印或九印的大鐵鍋。在山區縣,特彆是農村,燒柴做飯還是較為普遍的方式。人們會從灶台旁邊的大水缸裡舀出幾瓢水倒入鍋中,然後蓋上大鍋蓋,架起柴火開始點火燒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