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見眾人似乎有些誤會了,趕緊開口解釋道。
“襄嬪的襄和貴妃曾經的封號並非同一個。”
此話一出這才讓眾人反應了過來,皇上如此寵愛貴妃,想來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而甄嬛心中卻有些發疑,若不是貴妃的湘,難道是襄助的襄?
這個封號說起來倒是十分適合曹貴人,若是沒有她的襄助,她倒也不能如此快地複仇。
一向精通詩書的甄嬛下意識地忽視了,襄字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除去。
皇上對她的封賞讓曹琴默原本想要將溫宜要回來的話給堵了回去,曹貴人想著溫宜一事有莞嬪幫忙想,想來不會有什麼問題。
皇上既然這樣說了,她也不好直接拒絕皇上,更何況升一升位分倒也不錯,免得日後溫宜從敬妃宮裡回來會覺得有差距。
而且她沒想到皇上會賜給她襄這個字作為她的封號,這讓她忍不住想到了貴妃曾經的封號也是“湘”,雖然不是同一個字,但是聽著差不多,倒是讓她控製不住地生出了幾分野心。
說不定,日後自己也能同貴妃一樣,坐到貴妃的位置上去。
隨後,皇上點出了年貴人母家的功勞,在眾位嬪妃意味深長的眼光中,年貴人十分驕傲地接下皇上冊封她為敏嬪。
富察知希忍不住在心中暗笑,皇上這人還真是惡趣味。
居然給了年貴人這個笨蛋這樣一個封號,敏字有聰慧機智的意思,這年貴人的智商怎麼都談不上聰明。
畢竟哪有人會傻到帶著外人來搞自家人的呢?
這要是在特殊年代,年貴人和她的家人就是妥妥的“帶路黨”。
當天下午,皇上主動來到了碎玉軒。
甄嬛見皇上到來有些驚喜地上前迎接。
閒話幾句過後,甄嬛狀似不經意地提到了自己曾經那個流掉了孩子。
這讓皇上下意識地開口安慰了甄嬛幾句,可心裡卻在猜忌對方是不是對自己懲處年答應的力度不夠感到不滿。
甄嬛見時機成熟便順勢提到了襄嬪,說當初溫宜生病也是因為年答應逼迫襄嬪,如今年答應已經無法再欺辱襄嬪,倒不如讓溫宜重新回到襄嬪身邊。
甄嬛覺得皇上十有八九會答應自己的提議,畢竟敬妃再好也是養母,襄嬪可是溫宜的親生母親,溫宜待在親生母親身邊自然是更好一點兒。
當初皇上會想要抱走溫宜出於對溫宜的擔心,想來念在溫宜,皇上也必然會同意下來。
但讓甄嬛萬萬沒想到的是皇上拒絕了自己的提議。
“如今溫宜已經認得人了,若是讓她小小年紀就離開額娘,豈不是太過殘忍。”
皇上沒想到莞嬪會替襄嬪說話,平日裡倒是看不出這兩人有什麼往來。
難得這次襄嬪出麵檢舉年答應一事,也有莞嬪的參與?
畢竟莞嬪因為失去孩子一事對年答應心存恨意,當著自己的麵都說過要年答應命的話,如今年羹堯倒台,她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