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兩口剛剛新婚,張帆最近也沒有去四合院打擾兩人,都是在婁家住著。
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看著兒子,就是每天跟老丈人進行各種頭腦風暴。
張帆也想一下子就把婁父培養成大拿,可以不成啊!
婁父雖然也是跟機械,鋼材等等都算是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但是畢竟還是不夠專業,尤其是後麵主要負責生產經營了。
想要短時間的培養出來,還是困難了一些,就算用書籍和圖紙給堆出來,但是基礎薄弱,遇到事情還是不成的。
張帆就利用春耕前的這段日子,給婁父了大量書籍和一些器械的簡單圖紙,目的就是讓婁父夯實基礎,並且是全方麵的基礎。
婁父的身份類似於一個鉗工,半個工程師這樣,能看得懂圖紙,能發現問題,能製作零件。
但是其他方麵就有些弱了,張帆的目的就是讓婁父全方麵發展,焊工,鉗工,電工,等等方向齊頭並進,為未來的徒手搓航母,打下基礎。
當然了,這也就是開開玩笑,無數人終其一生都不能在某一個方麵達到極致,又怎麼可能在所有的方麵都是高手呢!
張帆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婁父的思考方式,以及頭腦中機器模型的建立,當對各方麵工作都有了解之後,在機器遇到問題之後,能從不同的方向進行查找,在改進方麵也是如此,能從各個工種的角度,找到發展空間。
這種思維方式和解決角度,才是最重要的。
這種從整體上了解機器,知道機器的應用方向,和改進方向,是現在最為需要的。
這會的機器製造就會出這樣的問題,工程師設計了機器,但是隻要工人可沒有這種想法,就按照自己的部分進行製造,工程師也因為沒有某方麵的知識,在最後總裝的時候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僅耽誤投產,更耽誤項目進程,很多項目就因為這些問題,耽誤了時間,最後被剔除了項目投入,胎死腹中。
婁父自從在家裡建設了這個實驗室之後,不僅跟著一群老兄弟找到了年輕時候的感覺,還因為一些改變,創造,獲得了不少的讚揚和關注,讓他重新有了動力。
都是張帆這個女婿出的主意,婁父也認識到了,想要改變家裡的處境,一味地低調忍讓,沒什麼作用,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出來踩兩腳。
但是隻要自己不斷的變強,強到可以出現在更高的位置,一些問題根本不會發生。
所以,婁父是個聽勸的,張帆給什麼,他就學什麼,就研究什麼。
至於張帆的東西從哪裡來的,他才不關心。
從哪裡來的都行,自己學到了才是真的。
孩子慢慢長大,已經半歲多了,婁曉娥就張羅著要回四合院住,弄的張帆一愣。
按理說,住在自己爸媽這邊多自在,要想走也應該是張帆因為各種原因想走,這怎麼婁曉娥就張羅著要回去了。
“娥子,你現在自己帶孩子沒問題麼?我隻能下班回來帶了,這白天,你一個人沒問題?”回到房裡,想到不確定的問道。
“沒事,晚飯讓柱子多做點,我中午熱一下就成了,寶寶,現在也能吃些糊糊,我也能弄!”婁曉娥自信的說著。
“你忙活的過來?又要做飯,又要帶孩子的,他現在都能爬了,彆一個不注意,摔了啊!”張帆還是有些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