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教授,您好歹再多加幾百,五百不行三百也成,彆讓我們哥們兒白忙活一場不是!”
寧遠還是不死心,繼續磨著。
“哈哈,寧小哥,咱們就不繞這個彎子了吧,這兩幅畫真是你一千五買的嗎?你呀,哈哈,行了,咱們就這一千五吧,你肯定不會虧的!”
喬維寧笑著從屋裡拿出了一百五十張大團結,然後塞到了寧遠手裡。
寧遠和鐘躍民麵麵相覷。
收了錢,倆人一直到離開了空軍大院兒大門,寧遠還在琢磨,自己演技這麼拙劣嗎?
他也是按照後世那些電視劇裡學的,古玩商怎麼和買主聊,又能賣出高價,還同時能讓買主覺得買的不貴。
(感興趣的兄弟們可以看看《五月槐花香》《古玩蟲》等幾部講古玩收藏裡麵道道的電視劇。)
可奈何人家根本就不上他套,可能真的是他寧遠這話術太過於粗淺了吧!
不過寧遠肯定還是賺,他手裡還有十幾幅畫兒呢,再加上陳亮子給他的那幾幅,足足有二十多幅畫兒在他空間裡躺著。
剩下的這些畫兒每一幅的價值都不比這兩幅低,理論上來講,他寧遠手裡最起碼有一萬多塊將近兩萬塊了。
寧遠自個兒在這兒盤算著,心裡吃了一驚,要知道這個時候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才三四十塊錢。
二環內的一套小四合院,撐死也不過兩千多塊就拿下了。
最早有記錄的小型四合院交易是在1977年前後,也就是快到了八十年代了。
當時剛開始出現萬元戶,一套四合院裡麵同時會住著三到五戶人家,這個時候的產權證明不清晰,必須要街道辦居委會開證明才行。
買一整套四合院,需要同時說服四五家人,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比較貴,需要四千到八千塊錢一套。
如果是獨門獨戶的這種情況,當然這種情況很少,但確實有,基本就隻需要三到五千塊了。
(而主角他們現在處於1967年前後,整整提前了十年,而且還是生活物資最貧乏的時候,所以這個價格是差不多的。)
所以,當寧遠盤算清楚自己手裡這些玩意兒的價值後,開始做權衡了。
這些老物件兒好是好,可是他在未來變現速度和升值速度都抵不過四合院。
尤其是現在還沒開發外環,幾乎都是二環內的四合院。
幾十年後每一棟都是兩億以上的價格。
現在找一找適合買的四合院,他全把錢囤成宅子,後半生也衣食無憂了。
兩千塊到兩個億,升值十萬倍,而且還容易變現。
(彆抬杠啊,四九城出台限購政策之後還是有大量各地土豪全款買房買四合院!)
寧遠在百貨商場也留意過現在的金價,一克才合兩塊錢,就算後世漲到五百塊錢一克,也不過才升值兩百多倍而已。
有金價做對比,寧遠更能輕易的做出判斷了。
囤四合院最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