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算著距離那句,“知識青年應該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這句話,也就幾個月時間了。
到了十一月十二月左右,各地為了交出一個漂亮的成績,從自願下鄉慢慢轉變成了強製性下鄉。
這種大勢是幾乎無法憑一點點先知或者金錢而逆轉的。
尤其是四九城,除去“有條件”當兵的,或者父母下崗離世需要頂崗的,其餘幾乎所有的適齡青年全部都要下派,沒有例外。
這個適齡青年其實涵蓋年齡段很大,從13歲到23歲左右的幾乎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這群人也就是鼎鼎大名的“老三屆”,即1966,1967,1968這三年的初中高中生,合計六級數千萬人!
而且,在1968年開始下鄉後,陸陸續續一直持續到1973年前後,才算鬆了政策,慢慢開始才有下鄉青年返城的機會。
寧遠知道自己和小寧偉也逃不過這一遭,畢竟他爸媽和鐘躍民他爸幾乎是最後一批才出來的。
好在他也一直在為下鄉做準備,像傳聞中那種凍餓而亡的知青,有多少人咱們不得而知,可是寧遠他們肯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不止是他,就連鐘躍民,範新華,鄭桐鄒城等人他也都要一力維持好!
所以他才要囤積那麼多糧食,有備無患嘛!
再說了,真到了陝北那地界兒,如果真的出現饑荒,整村的斷糧,就算寧遠再清楚救急不救窮的道理,也不能眼看著人們被餓死吧,多準備一些總是有好處的。
這段日子,寧遠也不打算再出風頭了,買買糧,搞搞收藏,搜刮點兒好吃好喝的,和眾多兄弟打著麻將擼串兒喝酒,這小日子多舒坦!
最多就是閒著無聊了,百貨大樓裡拍拍妞兒去。
等著**的號召,積極響應就得了,人生嘛,就像堅強,如果反抗不了那就閉目享受!
況且,寧遠對於陝北生活其實也是有些期待的,米脂的婆姨呦!!曆史上都聞名的。
西北地下的王侯將相啊,與其十來年後便宜了各路土夫子,還不如先讓哥們兒過過眼癮呢!
(陝西地下,墓群疊著墓群,據說84年左右有一夥兒南方的土夫子,先摟了一個清早期的將軍墓,結果要出洞的時候,從側墓室掉進了下邊洞裡,本來要救人,結果掉下去那哥們兒拿手電筒一看,又是一個大墓,元代的還是明早期的我記不清了,總之特彆離奇,這些咱們放到後邊第二卷裡細聊!)
讀書人的事兒那能叫盜嗎?
欣賞!品鑒!
總之,順著時代洪流即可!
回到眼下,寧遠他們一夥兒人回到西直門大宅後,家裡就小寧偉一個人在。
這小子一上午把這個宅子裡裡外外的都逛了一遍,上躥下跳的。
等到寧遠他們回來後,這小鬼才從廂房的房頂上爬了下來。
寧遠也沒責罵,都是從這個年齡段過來的,誰沒上房揭瓦過,調皮點兒沒事兒!
收拾收拾簡單做點兒吃的得了,下午也沒啥事兒了,帶兄弟們出門逛百貨大樓掃貨去!
(追上進度了,明天開啟新章節,兄弟們,為愛發電搞一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