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裡的糧食就這麼多,本來就吃不飽,再多這麼些乾啥啥不行的城裡青年,他們的日子過得就更加艱難了。
所以,很多地方的村民是根本不想要這些知青的。
但畢竟是“鄭智”任務,有困難就克服困難也要上!
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電視劇裡鐘躍民他們一下鄉後,整個村裡的人對他們這些知青都沒啥好臉色了。
彆說克扣他們一半口糧了,這都算是保守的乾法兒了。
若不是這種收斂的寫法,能過得了審嗎?
寧遠從一開始就知道,真正實際下鄉後會麵臨的情況。
所以才一直都把囤積糧食放在首位。
真正沒被記錄下來的真實下鄉情況是什麼樣的?
說個數據,大家自行體會吧!
自從56年提出知識青年下鄉參與建設後,一直到78年知青返鄉。
有記錄的,看好哈,是有記錄的下鄉人數,大概是一千七百多萬青年。
最後成功返鄉的,不足三分之一!
其次,有記錄記載下來,死亡的人數,大概是兩萬六千名左右。
記錄失蹤,或者乾脆就連記錄都沒有,似乎完全沒有來過這個世界的,大概也有六十多萬。
額,此外,有記錄的,還是重點哈,政府統計有記錄的,大約有一萬六千以上的女知青,遭受到了強奸猥褻!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來《一九四二》裡,老蔣和李培基的那段對話。
“此次受災,合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政府統計,一千零六十二人!”
“實際呢?”
“大約,大約三百萬人!!”
不能說!也沒辦法說!
寧遠他們這個院子被街道辦也光顧過了無數次了。
這麼一大幫子青年,在他們眼中,那就是一個個指標,那就是一次次大會上點名表揚的功績啊!
所以,尤其是到了七月後,街道辦這邊的工作人員,幾乎是天天上門來鼓動勸說。
寧遠則是一次又一次的直接頂了回去。
扣糧票?你扣去!爺們兒在乎你那仨瓜倆棗兒嗎?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跟我說得著麼?
還支持教員的主張,我支持可以啊,但你不能讓我去玩兒命,然後換你們的進步啊!
所以,這一大院子的青年直接成了遠近聞名的頑固。
被人盯上是肯定的。
黎援朝,李延軍,賀曉棟他們家裡大人還在的,直接把他們都送去當兵了。
一批一批的哥們兒離開四九城,寧遠他們也是隔三差五就要和這幫要離開的哥們兒,去老莫聚一頓,喝頓送彆酒。
直到張海洋也被他老子嚴令下軍團。
寧遠他這個被街道辦甚至整個海澱區知青辦都視作頑石的小團體,終於開始從內部瓦解!
(下午還有兩章!兄弟們再支持一波為愛發電的小禮物吧!劇情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