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輩子去撫平童年的傷痕。
家庭破裂之後,子女怨恨父母的比比皆是。
但我並不希望陳牧童走上這樣的道路。
人活著,不該是恨。
上一世我明白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年過不惑,和自己釋懷的時候,發現生活隻有自己了。
我活成了無人問津的人,也是一個自娛自樂的人。
孤獨對有點年紀的人來說,並不一定是負擔,也有可能是享受。畢竟,孤獨的生活看似清淡,也有不少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孤獨的人沒有了太多人際關係的打擾,生活會越來越平靜。這樣的生活,在經曆過風雨之後的人,會非常享受。
而陳牧童還小,她或許能夠更早的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從而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些。
至少不應該帶著恨去生活。
“至於爸爸……隻是累了,也許分離是我和你媽媽最好的結果。”
確實如此。
和出軌妻子離婚,幾乎是所有男人最後保存尊嚴的方式。
之所以很多男人發現妻子出軌的那一刻,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離婚,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離婚的條件。
也不知道是誰在我麵前說過,說家庭的經濟和關係支柱是父親,而家庭的情感支柱是母親,兩者缺一不可。也許後世離婚率越來越高,就是這種關係失衡的結果。
家中的女人認為自己的經濟地位提高,不應該再成為情感的紐帶,維係著家庭成員所有人的情緒,她要有更多的權力和自由。
而男人在麵對這種經濟挑戰的時候,越來越沒有耐心。
這是普通人的生活,也是普通人的悲哀。
因為普通人生活成長的局限性,讓他們隻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更長遠的遠見。
不是說普通人不想有長期規劃,鼠目寸光。而是現實將他們拉到了柴米油鹽中去,根本就騰不出手腳給自己一份長期的目標。
他們是被生活捆住手腳的人。誰都想過上千金散儘還複來的生活,可現實中卻被碎銀幾兩而束縛。這就是人生的無奈。
等到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發現一切都晚了。一個連婚姻和家庭的底線都可以隨意踐踏的人,怎麼可能真正懂得珍惜?
再說王琳。
在小區附近的馬路上,她眼神中絕望的看向消失在視線中的汽車。
心中滿是怨恨。
她怨恨將家庭、名聲、體麵、甚至孩子的感情都絞碎的那個人。就是那個人,毀掉了她的一切。同時也怨恨自己,她為什麼沒有守住婚姻的底線。
“琳姐!”
當郭剛看到王琳宛如殺人般的眼神,此刻,他確實發現自己做的過火了。
“不要叫我琳姐,你不配。”王琳怨毒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怨恨,猶如滔天的仇恨,哪怕她很美麗,但是美麗背後是一張扭曲的臉,一張被傷到體無完膚的臉。
出軌帶來最大的痛苦,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