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寒衣節祭奠儀式,眾人懸著一顆心,結果輪到蒼井集團發言的時候,一個二十多歲,身高一米五多的小泵娘走了上去。
咋看都不像是島國人?
一開口更是驚呆了前來祭奠的群眾,普通話說得比縣宣傳部長恒安平都標準。
發言中規中矩,說得很官方,說什麼因為一小部分軍國主義者的緣故,導致兩國人民都深受其害。但聲情並茂,感染力很強。
真心或者假意無法判斷,但應該是打算投資的,要不然沒必要如此處心積慮的試探。
儀式結束後,縣領導們陪著投資商回到縣城。陳明信則來到了於謹的辦公室。
陳明信知道於謹因為他小舅子的事情,心情不好,沒有了鬥誌,不想管那麼多閒事,但越是這樣,越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該請示彙報的,一點都不能馬虎。
“於書記,前幾天見您心煩,沒過來打擾。寒衣節祭奠儀式結束,我想趁著秋冬季農閒時節,把咱們鎮通往陽關縣的路修一下。
那條土路是老官道,本來寬度是夠的,隻是被路兩邊的農民給占用了一部分,現在清理出來,鋪上煤渣,就能順利行駛各種車輛,這樣一來,我們的農副產品就能快速進入陽關縣的市場。”
“明信啊,你看著辦就行。開動員會的時候,我到場出席。”於謹有些心不在焉地說道。
“這怎麼行呢,於書記,您是春台鎮的定海神針,您不出麵拿個主意,我做什麼事情心裡不踏實。”
“明信,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最近心氣提不上來,你就多辛苦一點吧。”
“於書記,那我先去沿途做個調研,然後再來向您彙報。”
陳明信帶著齊道元和李明釗沿途走訪調查,幾天後,得出了結論。
修通這條老官道的好處顯而易見,沿途大多數村民都非常支持,現在的難題無非有兩個:
其一,那些路兩邊的村民,他們屬於既得利益群體,彆看利益不大,但吃到嘴裡的肉想要讓他們吐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二,煤渣和小石子沒有著落,運輸也是一個大難題。其內在邏輯其實超級簡單,一個字:窮!
如果有錢,直接修標準柏油路,修什麼煤渣路呢?
齊道元想了一下,說道:“陳鎮長,小石子和煤渣都有著落,您能解決運輸問題就行。”
“在哪裡?”
“先說煤渣,咱們縣西山鎮遍地都是煤礦,煤渣又不要錢,隨便拉,隻是牽扯一個運輸問題。”
陳明信點點頭,接著問道:“小石子呢?”
“我妹妹的沙場,抽沙的時候會從河裡帶出來一些小石子,這玩意不好賣,一直堆在沙場附近。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