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中尉卒。由中尉(後改稱執金吾)統領。
主要負責京師,維持治安;皇帝出巡時,則隨行護駕,侍從左右。三是城門屯兵。武帝時始設,置城門校尉統領,以外戚、近臣充任。
下有司馬和十二城門候,領兵分守長安十二城門。東漢相沿,洛陽十二城門亦設城門屯兵警守,兵員略有減少。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擁兵割據。
外戚大將軍何進,北軍五營及期門、羽林後,宦官集團逐募京畿丁壯,創設西園八校尉軍。
各置校尉一人統領,總領於上軍校尉,從而形成外戚、宦官分掌京師兵的局麵。
郡國兵即地方兵。漢初,高祖令各郡國選擇勇武有力者,因地勢所宜,置材官、騎士、輕車、樓船,各有員額。平時參加軍事訓練。
大濟軍隊編製人數,仿漢:
漢朝一個營的編製是2000人。
漢代的兵製是以二和五的倍數為計算。
最基礎的單位為伍,即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
兩個伍為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
五什為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
兩個隊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
兩個屯為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
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
通常每五個部為一個營,即為一獨立的作戰單位,通常統軍者乃將軍或是校尉。
漢朝文職高官的掌職及俸祿如下:
一、丞相,金印紫綬,秩俸萬石。
丞相司直,輔佐丞相,檢舉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長史,輔佐丞相,督率諸吏,處理各種政務,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東曹掾,領郡國事,主長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領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進退,秩俸比四百石。
議曹,主謀議事。辭曹,主評訟事。奏曹,主章奏事。賊曹,主盜賊事。決曹,主罪法事。集曹,主簿計事,秩俸比三百石。
二、太尉
太尉是朝中僅次於丞相的官職,專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為最高的武官職位,秩俸萬石,金印紫綬。官吏主要有長史和主簿。
三、禦史大夫
禦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職權,是丞相的助理,對包括丞相在內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動進行監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銀印青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