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在這段時間,遙遠的西域傳來巡守者們大捷的消息,金帳汗國派出使臣,遠赴長安,納貢稱臣。
當今女帝武曌加封長城巡守者首領——花木蘭為當今一品驃騎大將軍,即日隨金帳汗國使臣同入長安,另有封賞。
說來女帝也是頗有氣魄,完全沒有收回花木蘭兵權的意思,反而令蘇烈暫代長城軍職,一應人員調動皆如往常。
巡守者這幾位元老也得到了不少封賞,若是調往彆軍,怕是立刻就能成為一員獨立領兵,權勢煊赫的大將,可無論是百裡兄弟還是蘇烈,鎧都全然沒有這種想法。
...
這段時間,蜀國的軍隊也已在蜀王劉玄德的帶領下正式開赴赤壁,蜀軍雖然由於地形限製,相對羸弱,但百年王朝自然也積累了不少底牌。
比如蜀國王室近衛白毦衛,一個個手持大槍,武藝超絕,能敵百人,硬撼鐵騎,在山地戰中,更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
劉備能奪回蜀地,一方麵靠了桃園三結義,收服了第一獵魔人和半魔種張飛,兩員虎將雖是萬人敵,但若沒有這近千白毦衛,就算他們能肅清督由等叛變的官員,想要攔住長驅直入成都的魏國虎豹騎也是絕無可能。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蜀國擅機關,匠師眾多,無論是打造防禦工事還是種種戰爭機械,都是列國首選,僅次於墨工,這對於吳國的加成不可謂不大。
沒了這兩點,就算周瑜與劉備交情再好,想要說服孫氏兄弟把國力大衰的蜀國視為同一等級的合作對象,那也絕無半點可能。
赤壁之戰的苗頭都已出現一個多月了,但在古代,大軍交戰的時間大多都浪費在趕路上,所以一場大仗動輒打上一年兩年都是尋常事。
不過就目前來看,兩軍都沒有長時間對峙的意思,這個月很有可能便是正式開戰之時了。
魏國剛吞並了北方並州等地,實力最強,國土範圍最大,人口千萬,曹操親率大軍三十萬,號稱八十萬,已至赤壁,呈現出鯨吞之勢。
蜀國最慘,本就國力最弱,領土最少,結果又被曹操來了一手釜底抽薪的伎倆,若非諸葛亮從東瀛歸來,直接趕赴西蜀,彈壓了各地叛亂,又收服了部分南蠻峒主,組織出了一萬蠻兵,一萬蜀軍水師,怕是劉備就隻能選擇提前出局,帶著心腹親衛,逃到南蠻之地去當峒主了。
而吳國雖然地盤比蜀國要多出兩倍有餘,但南方國土大多屬於蠻夷之地,人口稀少不說,更是布滿瘴氣毒蟲,不宜居住,所以人口也就是蜀國兩三倍,出動三萬精銳水師,三萬步軍,共計六萬人,已經快要掏空家底了。
以八萬人對抗三十萬,就算有赤壁天險,仍舊不是易事,況且魏國大軍雖然不擅水戰,但精銳程度向來是三國第一,正麵交戰,蜀吳聯軍彆說一打四,就是一打一都是難事。
而此時,曹操明顯沒有跟這幫人耗下去的耐心,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
這半個月來,還有一件大事發生,那就是泰山論劍畫上了劇終的符號,十二劍依次評出,葉凡也成功進入榜中,但前六,卻仍有爭議。
除了劍皇,劉邦分列第五,裴旻,黃鴻,嬴舞與李白卻是不分高下,同列榜中。
雖然天下第一劍的位置依舊懸而未決,但這種反常,反而導致傳出去的話題性更高了。
因為到了最後,天下第一的有力競爭者李太白和嬴舞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放棄爭奪這一位置。
這固然襯托出了天劍黃鴻與劍聖裴旻的煊赫威名,使得他們在江湖中,隱隱有成為神話的趨勢,但話題性卻更多仍聚焦在李白與嬴舞頭上。
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兩人麵對那唾手可得的天下第一名頭時,那股衝天的驕傲之意,一些人自問做不到,大感慚愧之餘,更添三分敬意。
倒是女帝暗暗咬牙,心道囑咐你的事合著你都忘到九霄雲外了吧,嗬嗬,聽說你與大秦長公主眉來眼去是吧?等著吧,等你回來,朕必定教你後院起火!
萬劍山莊的謀劃究竟是什麼,無人可知,但當所有人都以為萬劍山莊即將迎來末日之際,他們卻臣服了大秦,原本的祖地人去樓空,有人想去探尋萬劍山莊有沒有留下什麼至寶,卻發現那裡早已是一片白地,昔日精美的樓閣屋宇儘數被焚燒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