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西戎(2 / 2)

有了代耕架、水車、播種耬車,再加上這次的改造紡車,張尚書覺得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有了保障。

許侍郎也覺得自己躋身尚書穩妥了。

秦青灼拱手說道:“張大人,工匠做的紡車,他們是不是應該刻上他們的名字?()?()”

在所有人都關心成功、晉升的時候,秦青灼注意到了工匠們拘謹的站在一旁。他們還是穿著灰撲撲的衣袍,手上還有鋸木頭的碎屑,手上充滿了老繭和愈合傷口留下的傷疤。聽見秦青灼說這話,他們驚訝的抬起頭來悄悄的看他。

若是彆人這麼說,張尚書自然不會考慮。

“秦大人說得對,你們七個就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紡車上麵吧。等晌午後我就去給陛下報喜。”

“多謝張大人。”工匠們紛紛說道。

“這都是秦大人給你們說的話。”張尚書賣給秦青灼一個麵子。

工匠們對秦青灼的感激更加真切,他們也明白這是秦青灼為他們爭取過來的。

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紡車上。

晌午過後,天氣晴朗。張尚書和許侍郎就讓人搬著紡車去報喜了。

建康帝聽了張尚書的話,他站起身來摸了摸紡車。

“好啊,好啊,秦愛卿過來。”

秦青灼走過去,這次皇帝沒有拍他的肩膀,反而拉住了他的手。

“秦愛卿,大楚有你是福氣。”

這個評價太高了,秦青灼立馬低下頭。

“陛下謬讚了。”

劉大人拿著起居注記下老實的話,一點也不像秦青灼玩得那麼花。

建康帝摸著紡車摸到凹陷處,看見有幾個人名。

韓向。

莊喬。

墨韋。

……

建康帝看見這七個人的人名,他摸著名字凹陷的紋路,半晌沒有說話,大殿之內沒有一絲聲響。

張尚書和許侍郎的呼吸聲都放輕了。

“這些工匠該賞,若是沒有他們,這紡車也製不出道:“下令給他們賞賜,他們是大楚的功臣。”

“農業上,商業上大大小小都離不開他們,他們的名字這麼普通,然所行之事非凡夫俗子所能及。朕有這樣的子民,心中甚慰。”

建康帝指著宮殿中的裝飾和桌椅。

“宮殿的一瓦一磚都是出自工匠之手,朕的龍床、宮

殿的桌椅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百工之事?()_[(.)]???$?$??()?(),

皆聖人之作。”

張尚書和許侍郎聞言()?(),

心中皆有熱血在懷。

秦青灼心想不愧是皇帝。

要是他來說()?(),

隻有一句話()?(),

無他,唯手熟爾。

張尚書本以為皇帝會怪

罪他讓工匠把他們的名字寫上去,現在看來陛下很高興嘛。

建康帝又把量產的事交給張尚書了。

“現在國庫虧空,張尚書去同薛遊商量,你們工部和戶部把事給朝廷辦好,就給你們記下大功一件。”

這已經是皇帝在明示他會給他們好處了。

張尚書和許侍郎皆是精神一震。

“是,陛下。”

建康帝的身子逐漸恢複過來,他想了想讓人把顧煦叫過來。

“煦兒,你還沒有出過皇宮,這次征寧郡的事推行不下去,你去征寧郡走一趟。”

“是,皇爺爺。”

秦青灼聽見這話想起的話,周首輔推薦的人沒有把征寧郡的人壓下來,這次皇帝是把顧煦派下去了。

“征寧郡的局勢複雜,你帶著幾個將門子弟一去,朕讓紀淩帶著人馬護送你。”

顧煦本就有想法想去征寧郡,這次是如了他的意。

秦青灼下值後,顧煦在皇宮門口特意等著秦青灼。

“殿下。”

“秦大人請起,秦大人有什麼可教本殿的嗎?”

“多聽少做。”秦青灼說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

……

建康帝讓顧煦去征寧郡辦稅收改製的事,朝臣一片嘩然之聲。他們紛紛揣測建康帝的用意,心裡有一個意識,皇帝對這次改製很重視。

工部推出來的紡車也引起了朝臣的注意。

建康帝問如何充盈國庫。

戶部侍郎提出一個辦法:“陛下,可以讓朝廷做了一個紡織局,然後挑選人來織造絲綢賣。同時可以把官府的紡車賣給商人,朝廷每年抽取一點工具費。若是有大商人想和朝廷合作經營紡織品,可以和戶部詳談。”

“這是一個好想法,工具費這個法子新穎,但具體抽取多少比例,你要下去和薛尚書商量,不然數字不清楚,有些賬就不好算。任何賬都要清清楚楚的,薛遊,朝中還有一些爛賬,你通通把這些賬清理出來,朕的眼睛裡容不得沙子。”

“是,陛下。”

太子的目光閃爍,他是主子,現在查到戶部頭上了,他隻能扔幾個替罪羔羊給薛尚書交差。太子明白其他的人不敢把他供出來,不然就是毀了全家的性命。

紡車的事給薛尚書和張尚書一起辦,這兩位是六部尚書。一位是清官,一個是要退休的老前輩,現下對名聲看重著,不會出什麼幺蛾子。

很快戶部就打著招商的牌子,把京城中的大商人請到酒樓裡談生意。酒桌上喝了幾杯酒,左侍郎就把朝廷的旨意說了說。

“朝廷的旨意是給你們工具來織造絲綢,你們每年交給朝廷一筆工具費,你們不僅可以把絲綢在這裡販

賣,在海關口也會給你們減免賦稅。”()?()

聽了紡車能提高紡織的效率,大商人已經動心了,提高了兩到三倍的產量,每年隻需要付出一點工具費,他們心裡都有一把算盤,他們計算過了,這個買賣是劃算的。()?()

再加上他們還可以把絲綢賣到海外去,他們又能賺一筆錢,還能減少賦稅,這不是賺好幾筆錢嗎?

?想看端瑜的《我夫郎是二嫁[穿書]》嗎?請記住[]的域名[(.)]???_?_??

()?()

而且這是官府的事,他們還獲得了官府的好感,這不是一舉三得的事嗎?()?()

大商人紛紛帶著笑意應下。

等大商人們走後,左侍郎也露出一抹笑。商人們覺得自己賺了,朝廷同樣也覺得自己賺了。

商人們賣的絲綢越多,他們收的稅也就越多。而且商人們想生產很多的絲綢總要招工人吧,所以這對京城的穩定也有作用。

左侍郎想,這最大的贏家還是朝廷。

秦青灼出了點子,由工部和戶部的官員來辦,工部和戶部的官員當然願意來做這件事,又是一件可以撈政績的事。

現在工部和戶部的人走路帶風。

其餘的四部都看著他們很羨慕。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