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父子二人交心後的下一任皇位繼承人,手底下自然要有自己的班底。而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三人有才,但是總有局限性,因此讓三人參加一些行政會議是很有必要的。
而等魏征和馬周二人安排妥當,也要慢慢的加入會議中心,他們皆是治國之才。
隨著李淵的命令下去,沒多久李淵太原起義的幾名主要大臣俱都到場。
計有安國公獨孤峰,尚書右仆射兼太子太傅裴寂,大將軍府基記室正議大夫唐儉,左相領太子少師竇威,右驍衛領太子詹事劉弘基。
隨後李世民帶著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到達,最後則是李秀寧。
獨孤峰身為獨孤鳳的父親,且還是獨孤家的家主,自然在李唐中也是有一定的地位。況且其能力也不差,否則怎麼能擔當家主一職。
李元吉與李元霸兩人都是那種不愛動腦子的人,所以這種會議通常是不會叫上兩人。
“兒臣(臣等)參加父皇(陛下)。”
等人都到齊了,李世民、李秀寧連帶著一眾大臣都下跪拜見,場中隻李淵,哦不,還有李建成兩人站著,顯得是那麼的突兀!
“眾卿平身。”李淵神色平淡的將眾人讓起,在眾人身上掃了一眼,隨後平淡的說到:“今次是將眾卿召來,是有一件要事要與眾卿詳商,下麵就讓成兒為眾卿詳細說明。”
“是,父親大人。”
聽到李建成的叫喚,在場的大臣心中俱是一番感想。
從古至今,帝王家的事情向來是最難說明的,而今的太子與皇帝關係,卻是曆朝曆代都無法比擬的,雖然看是不尊儒家思想的皇權代表天的思想,卻多了許多的人情味。
在場的大臣卻無一人是儒家思想的忠實擁護者,因此對這些禮儀並不在意。
儒家思想的興起是在漢朝武帝時期,董仲舒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思想提出,培養了眾多的死忠份子,他們隻懂得用禮儀來約束人,從而扼殺了人的靈性。
所幸漢朝之後三國,魏晉之後華夏大亂,儒家思想完全被人摒棄,而唐朝時期李家是以道家老子李聃之後自居,故此儒家思想並未盛行,且李世民平定亂世時有少林十三僧相助,故此道家和佛家比儒家更有影響力。
直到宋朝時期,儒家思想才開始再次興起,不過此時的宋朝已是日薄西山,隨後蒙古軍攻破開封,宋朝也隨之煙消雲散。而儒家思想卻成為元統治者奴役漢人的工具,直到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出中原,建立明帝國。
但是,糟糕的也出現了,儒家思想卻更加繁榮,從而湧出東林黨這一類思想畸形的儒家人物。
他們自認思想正派,凡是都要依據他們的思想來執行,如果人民,大臣乃至皇帝不依據他們的準則來執行,那就要準備接受他們的彈劾,要是皇帝與他們作對,那就準備接受大臣的狂轟亂炸,即使皇帝杖責他們,他們也以之為榮,可見他們已經瘋狂到何種地步。
然而,明朝儒家思想卻還不比清朝。
清朝的儒家思想已經是低賤到奴隸的地步,所以,這也是李建成為何要打壓儒家,讓【陰癸派】等門派進駐長安,他為的就是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從而讓人民的思想開放,引領時代的發展。
當然,他的所為沒有人明白,因此時不時的有儒家人物批評指責他。李建成聽到這些報告之後,都是灑然一笑,這些人現在不明白,不過將來有一天他們會明白,即使他們不明白,他們的子孫總會明白的。
Ps:昨日承諾三更,第二更奉上,繼續碼字,第三更隨後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