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什麼?”李建成瞥了他一眼,繼續向自己的wèizhi走去,“分封他們為王,是本太子向父皇提的建議,你是覺得本太子的提議不對,還是對本太子不滿?”
雖然李建成的話很輕柔,沈大人的背後卻是冷汗直冒。李建成曾經在大殿上的行為,他們可都是記得一清二楚。現在知道是李建成的提議,他們哪敢還有什麼意見?要怪也隻能怪他們自己,對江湖上的事不qingchu,就敢跳出來說三道四,沒看到那麼多的大臣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麼!
“這種小事以後就不要浪費父皇的時間,父皇每天都要處理那麼多事,要是都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麵,還如何治理好我大唐!”
“是,是,微臣知錯!”
沈大人態度立馬變的恭順,李建成說什麼就是什麼,惹誰都不要惹李建成,這是大家的共識。人家身為太子,對多出幾個王位都沒說什麼,他們勸諫的大臣儘一份心就是了,沒必要把命都搭上了。
“既然眾愛卿沒有異議,那麼寇仲徐子陵便為我大唐鎮東王,伏騫為我大唐鎮西王,宋缺為我大唐鎮南王,跋鋒寒為我大唐鎮北王。望幾位愛卿不負太子厚望,戮力共創我大唐盛世!”
“多謝陛下厚恩!”
不得不說,這李建成一出場效果就是不一樣,原本反對的人立馬就沒聲音了。
“眾位愛卿,可還有事啟奏!”
李建成站出,朗聲說到:“啟稟父皇,兒臣有事要說,是關於我大唐在接下去一段時間的戰略問題。”
“哦,那就說出來讓眾位愛卿參詳一番!”
出征的事做完都已經說過,不過這父子兩倒是能演戲,此刻表現的就跟第一次聽到一樣。那神情,那動作,那語言真是入木三分。至少做完也在場的寇仲、徐子陵五人他們就不能表現的這麼淡定自然。
“高麗、百濟、新羅等地自古便是我華夏土地,奈何因種種原因從我華夏分裂出去,身為炎黃子孫,每每思及此處,兒臣都痛心疾首,茶飯不思…”
聽著李建成的話,大殿上的眾人都是嘴角狂抽,這丫的還真敢說。
痛心疾首,茶飯不思,早朝的時候人都上哪去了?要是真有這丫說的這麼悲憤,能不能不要等日上三竿了才來上朝?
當然,大臣們心中腹誹。卻是不敢說出來。
一些頭腦機靈的大臣卻是若有所思,從分封寇仲、徐子陵五人為王,再到李建成這要出兵高麗的趨勢來看,似乎早已經有了定計。如今在大殿之上說出來,隻不過是走走形式,他們相信就算沒有大臣同意,李建成和李淵這兩個大唐頭等人物也會出兵。
“前隋楊廣,橫征暴斂,三次出兵高麗,雖然其行暴戾。卻是為收複我華夏土地而勞心。高麗言行甚為囂張。斬我華夏子民頭顱,並且不顧道義曝屍於荒野之上…綜上情況,兒臣請求父皇準許兒臣出兵高麗,揚我大唐神威!”
李建成一臉慨然。觀其神情似乎對高麗的所作所為極其不滿。當然。這裡麵有一點是裝出來的。但是大部分卻是李建成真的對高麗不滿。
秦時,嬴政派大將蒙恬攻打高麗,懾於秦兵之威。高麗王向嬴政投降,並且以其女嫁給嬴政表示和親。然而,當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高麗王見華夏動亂,再次脫離華夏,並且開始吞並周遭小國,企圖與華夏對抗。
三國時期,遼東郡被好戰的地方土豪控製。高麗主動與剛剛成立的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下遼東後,高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公元二四四年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高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不過僅僅七十年,高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隨著高麗對遼東半島的挺進,三一三年,高麗美川王吞並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高麗從東北地區進入並控製了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地區。開始與形成現代韓國的主體古代韓國國家百濟與新羅處於jiliè的軍事對峙之中。朝鮮人稱這一段曆史時期為朝鮮曆史上的“三國時代”。但是,這“三國”最初隻是互相沒有民族認同感的幾個大型部落國家,與華夏三國時期的三國都是從統一的漢朝分裂出來,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情形完全不同。
直到楊廣三次出征高麗,這個具有小強jingshén的國家都沒有被滅亡,始終屹立在朝鮮半島之上。
而現在,李建成決定親自出征,勢必要將高麗完全收複。
“陛下,太子殿下,無端開啟兩國交戰,有違我華夏仁義道德,微臣以為此舉不可行。”
李建成說了半天之後,終於還是有人跳出來反對李建成出征高麗的行為。李建成眼光掃去,此人乃是孔穎達之侄,孔仁迪。
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們對於戰爭的行為自然是反對。
雖然孔穎達之前被李建成給氣吐血了,而且李建成狠辣的手段也讓大臣們恐懼。但是身為孔氏子孫,孔仁迪還是站出來勸阻。至於李淵和李建成接不接受,他就不能控製了。他隻是儘一名孔氏子孫和一名儒家學者的本分。
“孔大人所言不錯,既然如此本太子就給高麗王一個機會。隻要他們肯向我大唐稱臣納貢,並且賠償損失,本太子就不出兵了。”
“咦!”
大殿上的眾人都好奇了,李建成什麼時候這麼好說話了?而且出兵高麗也是李建成自己說的,現在怎麼被人進諫一番就改變主意了,難道李建成轉性了?
“當然,若是高麗王執迷不悟,就彆怪本太子不留情麵了。”
聽到李建成這句話,眾人才反應,感情李建成之前那句話不過是好聽的話而已。高麗王打退了楊廣的三次征討,讓他稱臣納貢,並且賠償損失,這是有可能的事麼?顯然不可能,那李建成最後還是要出兵。
“太子所言不差,禮部尚書將太子的要求告知於高麗王,若是不遵從,到時太子再出兵便是。”
“微臣遵旨!”
想到能夠出征高麗,一乾武將俱都是興奮不已。身為武將,馳騁於沙場之上才是他們的宿命,至於是否符合仁義道德,跟他們沒有多大關係,反正那些文人政客會想辦法找出開戰的理由。
“至於此次出征高麗的將領,兒臣尚在思考之中,等何日思考完畢,再告知父皇。”
聽到李建成這句話,大臣們都無語了。感情你連出征的將領名單都已經籌備了,看來出征高麗的決心很強烈啊。大臣們估計,就算高麗王到時候同意李建成的這些要求,估計李建成也會找借口出征。
他們就想不明白了,為什麼李建成就一定要出征呢?難道高麗這樣臣服大唐,還不夠麼?
當然,因為他們不明白世界末日這件事情,所以任他們想破腦袋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啟稟父皇,還有一事,是關於元吉和宗湘花的婚事。”
“哦!此事太子又有什麼看法?”
竇嫻對於宗湘花還是挺滿意的,兩人也是情投意合,因此定於下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的時候成婚,恰好那一日也是喜慶的日子,弄個雙喜臨門。
不過,李建成的胃口擺明了更大。他的提議才說出來,頓時讓所有人震驚了。
原來,李建成提議在那一天的時候,讓李秀寧、寇仲、徐子陵、素素、裴元慶、李文成、羅成、單冰冰等一乾人都把親給成了。
按理來說,皇家成婚,其他人是要延後的,隻是這事是李建成提出來的,那自然就不一樣了。
因為,沒人敢反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