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九章 學府行(一)(2 / 2)

李建成也已經想好了,等明年正月十五之後,正式招生,以此為第一學期。跟後世九月開學的製度有些差異,卻也無傷大雅。而且。如今的時代,很多東西還不夠完善,李建成也就不跟後世一樣,去弄什麼九年義務教育,四年高等教育。十歲入學,以六年為基礎。其後,根據這六年的情況。再檢驗他們是否可以接受更高一層的教育,也就三年的時間。如此,等他們學有所成出來之時,正好二十成年,正是到了施展他們所學成果的年齡。

在工部尚書段綸和工部侍郎肖書桐的陪同之下,李淵和李建成邊走便欣賞著道路兩邊栽種的花草樹木,單是這景色,便是讓人心曠神怡。

來到【華夏學府】大門十米處。一塊高一丈多,寬五尺有餘的巨石聳立於此。

“【華夏學府】!”

巨石上麵,正是用篆字刻著這四個字。鋒銳之中不失柔和,柔和之中又夾雜著些許催人向上的信念。鐫刻的字體圓潤,外柔內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一看便知是書法大家所為。

“看到這字。便讓人有許多感悟,段大人,不知這字是何人所為?”

“啟稟陛下,這四個字乃是秦王府參軍虞世南所寫。微臣令石匠按照其字將其刻於石上。不過,那石匠感言,雖有其形,卻僅有七分之神,另外三分怕是除了本人,無法將其體現出來。”

對於李淵的問話,段綸自是一五一十的回答,不敢有絲毫隱瞞。

“原來卻是虞卿所為,朕亦是知其名,嘗聞虞卿與臨湘書癡可相提並論。朕對虞卿的字,也是心慕不已。”

李淵聞知出手之人後,亦是忍不住出聲稱讚到。

臨湘520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歎多次,而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複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三天才離去,這便是歐陽詢書癡稱號的由來。

而虞世南少年時與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學廣識的顧野王為師。十餘年勤學不倦,學到緊要處,累旬不盥櫛。尤喜書法,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友善。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之下,繼承了二王即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二人的書法傳統。其後,虞世南的聲名便在文人士子之間傳揚。而李淵身為皇帝,也時有臨摹王羲之的書法,對於當今天下的一些書法聞名之人,自然也是有些了解。更何況,這人是自己兒子的手下。

虞世南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三人合為初唐四大書法家。如今,房玄齡不過剛嶄露頭腳,身為房玄齡弟子的褚遂良自是還不為人知。而薛稷更是還沒有出現在這世上,聞名於世的也就虞世南和歐陽詢二人。

而虞世南比之歐陽詢也更有名氣,畢竟歐陽詢也僅是在書法這一途有所建樹。虞世南則不同,就李世民曾給虞世南一個評價,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能夠得到李世民如此評價,虞世南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首自是毋庸置疑。

“卻是不知父皇亦好書法,兒臣府中卻是有幾幅王羲之的書帖,父皇若是喜歡,稍後便送於父皇便是。”

李建成前世的時候用的都是鋼筆、水筆520法跟如今的人相比,自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對於書法,李建成並沒有多大的興趣。而這些王羲之的書帖,自然是宋玉華收藏的,不過送給自己的公公,宋玉華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