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一章 學府行(三)(1 / 2)

“太子殿下,話雖然是這麼說,然而世間多少人有此想法,卻不得此震人發聵之言。若是太子並非心係天下,又從何說出如此振奮人心之語?”

對於李建成的話,唐儉卻是臉色一正,嚴肅的說到。

“嗬嗬,茂約,太子殿下為大唐所做的一切,不是已經說明這一切了,你又何須執著在這上麵呢。”

裴寂笑著說到,李建成提出的改革和各種政策,都已經很好的說明了李建成在用實際行動來表明他的心誌。

“玄真所言甚是,是儉愚昧了。”

唐儉聞聽裴寂之言,頓時恍然。而後便見他一副神采奕奕之色,絲毫不見先前的疲累,向著一邊的亭子走去,同時口中興奮的說到:“既然這一個亭子有如此激勵人的話語,想來其他三座亭子亦然。今日能夠得見太子殿下這些話語,卻是不虛此行了。”

聽得唐儉的話,李淵、裴寂、竇威和劉弘基等人俱是眼睛一亮,此時也顧不得休息,立馬跟在唐儉身後,朝著另外一座亭子走去。

李建成無奈的苦笑著,不想自己借用他人的名句,竟然會有這樣的反響。

“哈哈,好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幾人才走進這座亭子,那唐儉如同嘹亮洪鐘的笑聲已是響起,右手撂著下巴那一小簇的胡須,神情靜怡的望著橫梁上的字。

“得聞此言,勝讀十年書!茂約,文蔚,士崇你們是否感覺我等一把年紀都活到狗身上了。”

裴寂聽聞此言,今天已經被連番震撼的內心再次感慨到。

“玄真,你這話說的倒是不錯。俺老劉雖然隻是一個武人,比不得你們這些掉書袋的。但是,聽到這句話,感覺心境立馬就不一樣了。”

劉弘基年輕時候性子爽朗。卻不喜讀書,然而聽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卻也是有一種精神昂揚的感覺。有的音樂能催人心誌,使人向上;有的舞蹈也是如此;還有的書法亦能。此時,李建成刻在亭子上的這句話,同樣做到了這一點。

“段大人,不知你身上是否帶有墨寶?此等句子。儉當要銘記,讓子孫後輩日夜誦讀,如此,方能對得起這等佳句。”

唐儉神情一正,轉頭問向一邊的工部尚書段綸。

段綸雖品級與唐儉相等,然而兩人的地位卻是天差地彆。唐儉乃是自李淵在太原起義時就跟著的舊臣。才能、德治皆有,更是深得李淵的器重。對於唐儉的話,段綸自然不敢怠慢。當下,便吩咐一邊的侍郎去尋來筆墨。

可憐工部侍郎堂堂正三品的官員,放在長安城中那也是頂尖的一撮人物。可惜,在李淵、李建成、裴寂、唐儉等一乾人麵前,無疑是最小的一個。隻能老實的聽從工部尚書的吩咐。

不多時,工部侍郎便將筆墨拿來,唐儉當即揮毫將這幾句都給記在紙上,一手楷體書法倒是讓眾人眼前一亮。

“茂約,看不出你的字與臨湘書癡倒是有七分相似。如此,那便省卻我一番功夫,你便多記一份,我也帶回家讓子孫後輩日夜誦讀。”

裴寂倒是不客氣。看到唐儉的字跡之後,當場便要求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