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五章 大結局(1 / 2)

李淵一臉正色,目光從大殿眾人的身上掃過,要說些什麼,似乎早就已經決定好了。李淵不帶絲毫感情的目光望向杜如晦、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三人,朗聲道:“你三人攛掇秦王謀逆,理應處死,禍及家人。然則,朕念你三人自起兵以來,跟隨秦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便從輕處置。”

杜如晦、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三人似乎早有心理準備,並沒有因為李淵的話而表現出絲毫的恐懼。

在他們心中,身死是難免的,隻要放過他們的家人,他們便已經滿足了。

“朕宣判,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三人免去所有官職,發配至永州,體察民情,以此悔改。三年之後,方可參與科舉,再決定是否為我大唐所用。同時,撤去華夏學府中長孫無忌征討吐蕃功勳雕像,觀日後表現,再予決定是否恢複。”

“這…”

李淵的決定才說完,大殿之中的群臣們頓時嘩然,除了少數幾人之外,其餘人都露出一副難以置信的神色。

參與謀逆的三人,竟然隻是被處以如此輕的刑罰。他們都在懷疑,李淵是不是說錯了,還是說李淵刻意在偏袒李世民的人。

可是,當群臣們望向李建成之時,後者一臉平靜,好像此事與他沒有絲毫的關係。

“但凡參與此事之人,一律由刑部審理,屆時將結果交由朕便是。這等小事,朕不想再過問。”

大臣們感到無語。謀逆這等大事,在李淵看來,竟然是小事。隻是,大臣們也知道,現在最好保持安靜,因為,大殿之中似乎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情形,時刻在警告著他們,現在保持安靜才是最好的選擇。

“你三人可有異議?”

李淵審判完畢,杜如晦、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三人都愣了。久久沒有說話。等李淵將目光盯向三人。他們終於反應過來。

“罪臣多謝陛下恩典!”

三人當即叩首拜謝,他們又不是傻子,哪裡看不出來李淵這是要他們一馬。連他們也不過是受這樣的刑罰,那他們的家人自然也是無事。當然。跟大臣們一樣。他們也是不解。為何對他們的懲處這麼輕易。不是他們有受虐傾向,想要被從重處理,而是這麼輕易的處罰。讓人很難理解。

“今日早朝,要討論關於儲君之事,相信各位愛卿也知道了。”

李淵頓了頓,目光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身上停了片刻,而後鄭重其事的說到:“此次征討日耳曼侵略者,太子身受重傷,感到精神不振,故此,向朕提出放棄太子之位,今日便是要重立新的太子。”

“什麼?”

“放棄太子之位?”

“這、這、這…”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淵的話不亞於一場十二級海嘯,大殿上的文武大臣們都在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可是,看李淵和李建成的神情,顯然他們並沒有聽錯。

至於李淵說的李建成身受重傷,精神不振,放棄太子之位。大臣們都知道這不過是個幌子,誰都能看得出來,此刻的李建成精神比他們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好。隻是,看李建成的神情,明顯是他自己的意思。

“經過朕再三決定,撤去秦王之位,立李世民為太子。而原太子李建成,因身心欠佳,朕允其修身養性,特封為逍遙王爺!”

這一下,大臣們都恍然大悟了。

為何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三人隻是撤去官職,並且三年之後還可以得到任用。感情人家李世民是皇位的繼承者,三人身為李世民的肱骨之臣,日後自是要居於高位之人,又豈能處置。而這一切,顯然李淵和李建成早已謀劃好了。

隻是讓出太子之位給彆人,自古少見,大臣們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

“世民,既然你接下了太子這個位置,那便有相應的職責,希望你不要讓大哥失望。如今,大哥隻是逍遙王爺,便自去修身養性,遊曆天下,哈哈哈…”

李建成爽朗的笑聲傳來,可是,李建成的身影卻是消失在大殿之上。

“成兒…”

“大哥…”

李淵和李世民急切的呼喚到,可是李建成早就沒了蹤影,又哪裡回應得了他們。當下,李淵也顧不得早朝,在侍衛的守衛下,向著太子府行去。李世民和群臣們儘皆跟隨,可是當他們到達太子府之時,早已是人去府空。

“大哥,世民必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李建成歸隱一月之後,李淵退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李世民勤於政事,不敢有絲毫懈怠,經過十年的治理,大唐帝國境內民豐物足,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端的是一副繁榮昌盛之景。

……

貞觀十年,杭州未名湖畔,湖中央一座瓊樓聳立,從外表看端的是富麗無比。

“夫君,今日是仁兒十歲誕辰,早些日子便已告訴爹娘師傅他們了,為何你此時還呆在床上。”

房中,傅君婥嘟著紅潤櫻唇,氣呼呼的望著李建成。

今日,是小名君仁也就是李君羨的十歲誕辰。李建成和眾女遊山玩水正好到了杭州,眾女便決定好好慶祝一番,雖然李建成覺得很麻煩。但是拗不過去眾女的意見,最後隻能妥協。

“你們準備便是,你家夫君隻等著吃喝就行。”

李建成躺在床上一副懶洋洋的神情,這十年遊山玩水好不快哉!這日子,正是李建成所追求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