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人,去越州。
同樣的這一幕,在協和醫院其他重點科室內發生,比如婦產科,陳淑琴足足停留了1個小時。
當參觀結束,陳德發還特意向協和醫院捐助了500萬元的讚助,用於醫院發展。
這可是建國以來,協和收到單筆數目最大的捐款,一時間全院側目。
其實這錢就是“買路錢”,醫生,四季集團肯定是要的,但要了人,希望雙方不要結仇,就這意思。
陳德發走後半個月,全院先後有90名職工辭職。
這裡不僅有醫生,還有護士,麻醉師等,連輔助科室的醫生也不少,不要小看了輔助科室,什麼病理科
很多手術中取了活檢,這就需要病理科出報告,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才能判斷你是什麼類型的病變。
有些手術做到一半,大家都得等著,等病理醫生的指揮,病變到達了哪一層,手術就做多大範圍,切掉多少組織等等。
這90人當中,幾乎都是醫院的雙職工,老家又在外地的。
比如外科的崔樹起和婦產科的金潔,兩人一個來自貴州,一個來自雲南。
儘管兩人的成績都非常優異,雙雙進入了協和醫院工作,但是收入是真心不高。
這時候的華國,醫療還沒有市場化,協和醫院雖然牛逼,職工拿的都是死工資,你醫院牛逼,可你醫生的收入不牛逼呀。
他們不像家在首都的同事,每天都回家吃飯,生活樂悠悠。
做為外地人,他們在首都工作,每月的房租,一日三餐,水電媒氣取暖費,還有小孩的教育,另外還要每月給老家寄錢,這些都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壓得夫妻倆喘不過氣來。
現在好了,兩人都是副高職稱,一年最少8萬港幣的收入,另外越州醫院還提供住房,孩子上學費用全報銷。
這樣的條件,放眼全國找不出第二個,就算那些辭職前往特區的同事們,一年的收入也就一兩萬。
所以夫妻倆一商量,決定投奔越州的四季醫院。
如果彆的單位他們可能還不大信任,但四季集團是內地最大的香江投資商,南瓜藤製藥更是全國規模第一的藥企,這在衛生係統如雷貫耳,誰人不知?
陳夏這位老板,更是頂頂大名的戰鬥英雄,全國勞模,曾經將越州醫院帶到全國頂尖醫院行列。
這家醫院,這樣的老板,這個信用度非常非常高。
90名協和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全部被四季集團暫時安排前往香江瑪格利特醫院工作一年。
重點是學習一下國際主流醫院的醫學模式,人家怎麼管理的,人家怎麼看病的,流程是什麼樣的。
這就是給內地醫生一個磨合期,從“內地思維”,轉變成為“國際思維”。
協和醫院90名醫生前往香江工作,第一個月就拿到了幾千港幣的收入,一下子衛生係統內一片嘩然。
“出國”進修+高工資高福利,所有醫生的夢想啊,誰不想要?
一時間,四季醫院預定的醫生們紛紛前往越州報到。
這其中,吳猛超教授被四季集團直接任命為大外科主任,這是第一個定科定崗定職務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