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皇子也好,文武百官也罷,哪個平日裡不是錦衣玉食的,這冷不丁的吃點兒粗茶淡飯,說實話還覺得挺好吃的。
尤其是那大碴粥配著莊子裡醃製的鬼子薑,就連皇上都破天荒的吃了一碗粥、一個烤紅薯,外加一些炒土豆絲跟白菜燉土豆。
吃過之後,皇上有些羞赧的發現自己吃撐了,但隨後他又高興的發現,這些新糧是真的頂餓,吃完之後,四處走了半個多時辰仍然沒有消化多少,最後還是吃了太醫給熬煮的消食湯才緩解。
這若是給士兵或百姓吃可就太適用了,他們的運動量大,平日裡吃不起米糧,一般都隻能用糙米之類的糊口,就這也是不敢多放米麵,最後還得勒緊褲腰帶混個水飽,哪敢出大力運動?
但這新的糧食就不一樣了,不僅抗餓,那個番薯裡似乎還含有糖份,尤其是烤紅薯的時候,甜滋滋的味道,也能稍微讓百姓跟士兵嘗到點甜味兒吧?
下午,皇上擺駕回宮,林如海跟賈代善他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接著,翁婿倆都忍不住翹起了嘴角。
這樣的關乎社稷,足以載入史冊流芳千古的大功勞,皇上不可能不嘉獎,最主要的是,有了這份功績,隻要兩家人不去作死造反,皇上就算為了安撫民心,立個吉祥物,那也輕易是不敢動他們家的。
隨後,皇上下旨,林家所有收成的新糧糧種交由戶部大司農負責分發各地農戶種植,三年內收成不可私留,統一收回做糧種,回收價格按照:玉米粒等同碎米價錢,紅薯跟白薯按照糙米價錢。
並嚴令,若有人克扣回收糧種價錢,或者私自扣留糧種,一經發現,直接斬立決。
大司農不敢怠慢,趕緊出列領旨,這個事情,皇上這樣盯著,哪個敢有絲毫懈怠?生怕出一點兒紕漏,丟官都是小事兒。
畢竟,哪個皇帝他不想青史留名?尤其是當今皇上,年事已高,更是要抓住這次機會,讓自己載入史冊的時候,留下一筆耀眼的政績。
看現在皇上幾乎是將朝政都移交給了太子,就連折子什麼的都是太子在批閱,而他隻是在太子實在遇上拿不準的時候才會偶爾點播一句。
遲遲沒有正式傳位,估計就是等著這次新糧普及,解決百姓溫飽的政績落實,讓自己的政治生涯能畫上個圓滿結局。
林如海想過皇上會嘉獎自家,也想過會給個爵位,沒想到皇上會大方的給恢複了祖上的一等侯爵爵位,此時的林府已經變成了安侯府。
同時,林如海直接坐上了江南巡按兼都察院巡鹽禦史,從二品,要求十日內啟程前往任職。
按照書中推測,其實林海最開始外放的時候,應該是做的金陵知府,熬了幾年之後才升為三品的巡鹽禦史,監管鹽道。
但現在卻直接變成了江南巡按,在地方,品級上是僅次於總督,可是,這巡按就是按擦使,相當於駐地的欽差,他們不管政事,不帶兵,可他們專管官員,類似於現在的監察廳長或紀檢委加公安廳長。
另外,巡按最讓人忌憚的是,它又被稱作黜陟使,黜陟使隸屬於吏部,有對地方官吏進行考察、並將其政績情況上報吏部,並提出推薦或貶黜的建議,換句話就是,他掌握著你的仕途。
至於巡鹽禦史,這個就沒有什麼可解釋的,就是監管鹽道,負責鹽稅,是個大肥差,當然也是個非常危險的職位。
不過,現在林如海身上有爵位,還有可青史留名的政績,隻要林如海不被貪婪蒙蔽眼,做的實在過分,不管是誰想要動他,真的得掂量一下是否夠分量。
這次,功勞最大的是林家,但賈代善也跟著沾了光,隻是,賈代善懇請皇上:“皇上,臣知道,我那二子賈政,愚蠢不堪,不可為用,也無顏為他懇求陛下。”
“但到底是舍不得我那孫兒賈珠,小小年紀就受他牽連,沒了前途,所以,想給賈政求取個出身,以便日後珠兒有個清白的出身。”
賈政當初的事情,不是皇上赦免了就沒事兒了,這個是要背負一輩子的,他自己無法再考取功名不說,就連他的子女也會跟著背負罪業。
除非賈政能換了出身,也就是得個一官半職的,不用多高,哪怕是個十品的城門官兒,那也是改換門庭,變成了官身,他的子女就能說是出身官宦之家,是清白的。
皇上本就愧疚,也知道他的兩個兒子不成材是因為賈代善沒有時間好好教導才造成的,所以當即很大方的給了個六品工部主事的職位。
這是個實職,卻也是個閒差,一般不會有大功績卻也基本沒有出錯的機會,主要是皇上實在怕了賈政的愚蠢,怕他乾出點兒什麼大蠢事兒,到時候誰也兜不住,大家臉上都不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