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涉足金融業(2)(1 / 2)

重生在70年代 寧溪南 8544 字 10個月前

張興明目瞪口呆,指著自己的鼻子問:“我?和黃?最大股東?”

老郭點了點頭說:“最大個人股東,不是最大股東,最大股東是李先生的長江實業,占有和記黃埔3356,你個人占有2732,不過股權是委托給李先生的。去年怡和離港習小姐也參與了,她沒有跟你彙報?”

張興明撓撓頭說:“我給她的任務是盯日本,估計她是怕我罵她不務正業吧,怡和啊?四大洋行,對對,怡和是走了的。和記歸了李先生,會德豐讓包先生買了,太古拆了,怡和走了。這丫頭眼光可以啊,她還弄了啥在手裡?”

老郭尷尬的笑了笑,張興明說:“沒事,她那邊我給了她最大的自主權,隻要保證任務完成,其他的我都不管,也不會去問她,你說吧。”

老郭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她一般會找我商量一下,所以有些事我就比較知道。怡和本來是和李先生在談香港電燈,李先生隻出股價的8成,後來習小姐也參與了,因為在和記上有合作,後來和李先生達成協議,雙方共同出資收購了香港電燈,價格是股價的85,用了三十四億港幣,一共收購了港燈的511股份,李先生的長實占261,你占了25,也是最大個人股東,股僅仍然是委托給的李先生。習小姐說經眼光和經營上她很佩服李先生,跟著發財就好,股權委托給李先生也是安他的心。”

張興明盯著老郭上下打量了半天,直到老郭都冒汗了才說:“行啊老郭,把我的投資經理給拿下了啊,真沒看出來她看上了你哪一塊。什麼時候結婚?”

老郭臉都紅透了,說:“還沒有商議啊,剛開始啦。”

張興明搓著下巴想了一會兒,說:“行,她這麼安排的挺好,對於股市這一塊我懂的不多,而且我對金融這一塊說實話不是很感興趣,那就這樣吧,她安排就好,不過你們偷偷拍拖不告訴我這事咱沒完啊,等我想想怎麼罰你們。公司就叫長風置業好了,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大家一致叫好,地產公司的名字就這麼確定了。

確定了研究所的地址,大家上車離開,柳教父正事辦好了,想去看望一下自家老爺子,張興明讓老郭另外安排車子把柳教父送過去,並安排了幾個人隨身服務。

這邊,大夥去往中環。

這也是這次張興明來港最重要的事情,收購銀行,進入金融業。

嘉華銀行,永安銀行,海外信托,這三家銀行的收購談判工作已經進行了幾個月,現在終於有了結果,讓張興明心裡很激動。銀行啊,以前就是每天看他們的臉色了,橫也是你不對,豎也是你錯,他們天然就站在製高點上俯視眾生,一切老百姓在他們眼裡都是垃圾。

曆數後世國內的五百強公司,一水的國資,排在前幾名的,銀行,石油,通訊,為啥他們那麼牛?為啥他們的經營那麼出色?

銀行:坑老百姓唄。

通訊:坑老百姓唄。

石油:彆那麼說我啊,我沒坑老百姓,坑老百姓那種太沒技術含量了,我都瞧不起他們。我坑的是國家。(哭)爹啊,可憐我一下吧,你看看,我又虧了,虧大發啦。(邊哭邊把從兜裡冒出來的錢又塞回去。)你看我把油運外國賣,虧啦,你看看現在,食堂都設不起啦,辦公室才裝個十來萬的燈啊。

……

張興明知道,今年,中國將成為亞洲銀行的成員國,並且逐漸放開了金融係統的一些管製措施,巨資進入香港,力求借香港為跳板,擠入國際金融業中去。

中銀大廈的修建就是中國決心的體現,這可是後世的香港十大建築之一。

還有中信體係的建立,仁氏背靠中央複出,重新走上資本舞台。

可惜的是,仁氏中信開局不利,一個金德蘭案差點把整個體係乾翻,費了好一番手腳才算過了這一關,中間折騰了差不點十年的時間。

不過這些和張興明就沒有任何關係了,他不可能放棄機會成全仁氏,再說回來,仁氏的經營能力他真的非常懷疑,如果不是背靠國資,彆說以後的發展了,中信能不能活過三年去都是個問題。

汽車再次穿過海底隧道進入中環,這回遇上堵車了,從進隧道到出來整整一個小時,爽的不要不要的。

當他們到達恒生的時候,習舒蕙已經早到了,坐在那喝咖啡,老郭在一邊陪著,兩個人低聲說著話。涉及到大宗收購,做為投資公司老總的習小姐是必須到場的,老郭這就是完全自己往上搭了,和他一毛錢關係也不存在。

張興明一行人坐下,咖啡還沒來,郭大班就過來了,手裡捧著厚厚的資料。

因為涉及到的全是金融業務,又需要郭大班來主導,張興明是乾脆把這項收購業務委托給了恒生的,這樣郭大班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參與了,至於以後的事,那是個人的選擇,和本案無關。

郭大班講,習小姐問,張興明聽。

習小姐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鍛煉,真的是令張興明刮目相看,玩遊戲講話就是這個角色的天賦能力極強,自帶加成光環。

一問一答,四十多分鐘過去,張興明也聽了差不多。

嘉華銀行是肯定要拿下的,價值也不高,不到四億港幣,它有近三十處網點,多處是自有物業,在德輔道中有自己的總部大樓。業務發展也不錯,各項金融類業務都有成熟的經營經驗和團隊。

永安銀行是永安郭氏的產業,郭家以百貨和保險業為主,銀行本身就是附帶產物,屬於是剝離不良資產,郭氏是希望借此得到注資好擴張他的百貨業,但事實上他的增長資產卻幾乎有一半是來自地產買賣,因為當初在上海創業時的經曆,郭氏對物業的自有化非常重視,開店必蓋新屋,最差也是買下產權,他在香港經營幾十年,商業上進展一般,但大樓和各種物業到是弄滿了兜。永安大廈還曾經一度是香港最高樓。

張興明說:“永安銀行除了能提供一些熟練工人還有什麼?他要的這個價格是憑的什麼?”

郭大班得巴得巴說了半天,張興明說:“這樣吧,我要永安人壽大廈,具體你們去談,說實話這個永安銀行接過來也是要注銷合並的,它本身的業務對咱們來說可有可無,如果不加棟樓我要他乾嘛?”

事實上永安銀行是在上環的永安中心,也是郭氏的自有物業,不過那邊張興明看不上。

接下就是海外信托了,但是郭大班並不看好對海外信托的收購,因為事實上和祥的銀行建立起來以後,也是以為集團服務為主,主要經營地也是國內和香港,並不具備同時經營海外信托的能力和需要,於其收購海托,還不如乾脆拿下恒隆或者友聯,合並後網點也以直接利用,還能獲得港府的友誼。

要知道事實上香港政府是特彆喜歡參與一商業紛爭的,像原曆史上李超人和包先生的收購戰,就是港府直接介入的,直接和李超人說:“包先生對港府有大貢獻,政府希望包先生能夠在這次收購戰中獲勝。”然後李超人就退了幾步,把手裡收購來的股份都讓給老包了。

習舒蕙也支持郭大班的意見。

張興明無所謂,反正自己就是想開家銀行而已,收購一個嘉華已經就夠用了,其他的收與不收也沒啥影響。

於是方案敲定,總價十億港幣收購嘉華,永安和恒隆三家銀行,收購完成後,三家合並,成立香港恒大發展銀行,總部就放在中環,永安中心將改名恒大發展大廈,做為總部駐地。

原嘉華銀行總部大樓更名維爾大廈,做為習舒蕙投資公司的總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