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邊的張讓自然知道王允所說的“宵小之徒”是誰,在旁恨得牙癢癢,恨不得上去撕了這老匹夫的臭嘴。
他和王允仇怨由來已久,幾年前王允為皇甫嵩軍中主簿輔佐皇甫嵩一路高歌猛進大破豫州黃巾,可是在受降之時卻發現了張讓族人和豫州黃巾高層來往的信件。王允性格剛直,哪裡會懼怕時任中常侍的張讓,一封奏章就將張讓私通黃巾的罪行告上西園。
靈帝得知後大怒,召張讓入宮問責,張讓也是嚇了個半死,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王允乃是太原王氏出身,天下有名的大世家,當然是汙蔑欲殺他這條皇帝的老狗為後快。在張讓那副慘樣和狂表忠心之後,靈帝倒也沒有對張讓問責。
張讓卻是對王允懷恨在心,張角剛平就隨便編了個罪名叫王允下獄。適逢張角伏法,靈帝天顏大悅,大赦天下,王允被放了出來。
可惜還沒過十天,張讓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再次把王允弄進大獄之中。這次袁隗、皇甫嵩、朱儁等朝中重臣都看不下去了,紛紛上書給王允求情,加之靈帝也知道自己這“阿父”什麼德行,赦免了王允。
但袁隗卻不敢再在洛陽待下去了,送王允出了司隸。兩年來,王允也在陳留河西幾地輾轉,直到靈帝複起王允,任其為河南尹。
王允此人,文韜武略無一不精,其人也是正直忠心,就是那嘴得理不饒人,這不,麵聖之時,逮住機會就諷刺靈帝張讓。
若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智商高,情商低。
靈帝知道王允有才,但是王允那句“天下糜爛,民不聊生,臣為漢臣心急不已”分明是諷刺他天子無作為,大臣為他心急。他也是聰明之人,哪能聽不出來?
什麼意思?你心急我不心急,我悠閒禍國咯?
心中不喜,能少見則少見!
於是靈帝趕蒼蠅似得揮了揮手,麵無表情的說道:“愛卿此番複起,當儘忠職守,沒什麼事就去罷。”
王允聞言再次跪下行禮道:“臣當不負聖恩!”
待王允走後,張讓這才躬身寒聲道:“這王子師當真無禮至極,居然敢公然諷刺陛下!依律當斬!”
“阿父,算了,王子師雖然性子尖酸刻薄一些,倒也不乏是個有才能的忠臣,讓他當個河南尹,為朕治理河南京畿,雖然河南尹治所在洛陽,可是沒有入宮議政之權,眼不見心不煩,阿父何必和他一番見識呢?而且朕若是因言入罪,不是坐實了昏君之名?”
張讓聞言跪下大聲道:“陛下英明神武,海內歸心,些許叛亂不過癬疥之疾,不出一年變更平定,開萬世之太平。”
“嗬嗬……阿父說得對,癬疥之疾,不足為慮。”
張讓雖然躬身恭維這靈帝,可是餘光一直陰冷的盯著王允遠去的背影。
老匹夫,莫要讓咱家尋到你的痛腳,屆時定教你生死兩難!
靈帝的詔書發布後,張溫檻車入京,皇甫嵩人驃騎將軍,入三輔平叛,何苗平滎有功,升任車騎將軍,王允入洛認河南尹,一時間天下嘩然,洛陽公卿士族紛紛奔走相告,互相慶祝。
大將軍府中,前幾年還是“屠戶宋玉”的何進,挺著大肚子坐在首席,舉起一杯酒對著坐下一種幕僚笑道:“全賴諸君,我弟何苗才能升任車騎將軍,我們反奸宦勢力大增,諸君,當滿飲此杯!”
何進手下一種幕僚紛紛抬杯遙碰,相互祝賀,一時間大將軍府氣氛熱烈不已。
此時幕僚中有一青衣長須的中年抬著杯子站起身朗聲道:“不止如此,王子師複起,認河南尹,吾輩勢力也是大增,王子師才學出眾,必能助大將軍一臂之力!”
何進看去,卻是主簿陳琳,遂腆著大肚子撫須長笑道:“孔璋所言正是,王子師深受張讓其害,此番複起,必然不會放過張讓。”
陳琳又道:“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將軍不可大意。”
何進微微一愣,慌忙誠心道:“孔璋有何教我?速速說來。”
陳琳想起昨日和審配在府中的一翻密談,正色道:“此次雖將軍之弟升任車騎將軍,王子師複起,大大打擊了奸宦的氣焰,可是張溫檻車入洛,並未明文示其罪責。
此時朝中三公隻有太尉之位懸空,隻怕張溫還會任太尉。倘若如此,閹黨與我們又重新互為犄角,相互製衡,此番密謀也就付之東流。”
何進聞言也是皺起了眉毛。
陳琳說的話極為有道理,當今天子深諳帝王之術,總不會讓一方長期得力,張溫此次作戰失利,不似往常皇甫嵩朱儁一樣,在詔書中明言罪責,說的含含糊糊,隻怕就是閹黨用來對付自己的棋子。
“那以孔璋看來,吾輩當如何應對?”
陳琳沉聲道:“當今天子久不立嗣,國本無落,天下無不憂心,倘若將軍能進諫說服天子立皇子辯為太子,吾輩之事定矣!”
何進沉吟了起來。
他也知道。倘若之際那外甥劉辯被立為太子,他這大將軍的地位就可穩固下來,就算是十常侍一時得勢,天子也不會對他如何,畢竟儲君在那裡放著,若是天子不幸駕崩,自己必然為輔政將軍,以靈帝的聰明,不會自挖牆角的。
可是自家那個善妒的妹妹在宮中屢屢暗殺和天子有染的宮女妃嬪,還暗害過天子子嗣,已經深得天子之惡,天子久久不立太子,隻怕就因為這個。
陳琳走出作為,跪倒在何進麵前,慷慨道:“將軍不必有擔憂,我已說服司空袁公,司徒楊公,隻要大將軍進言立皇子辯為太子,二公必然複議,我等當趕在張溫升任太尉之前,攜此番大勝之勢進言立嗣!大將軍,天賜良機,怎可放過啊!”
隨著陳琳慷慨激昂,何進一眾幕僚紛紛放下酒杯,跪倒在何進麵前,齊聲道:“大將軍!天賜良機不可不取啊!”
何進聞言一拍桌子,大笑道:“諸公言之有理,明日早朝,我便趁機進言!事成之後,便誅殺十常侍,還大漢清明天下!”
“將軍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