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黃巾亂起(1 / 2)

袁閥 左子洵 5524 字 11個月前

廢話,有了煤炭,還在用傳統的灌鋼冶煉法,這不是資源浪費麼?隨後袁珣大致上回憶了一番前世高爐煉鋼的技巧,這才大致一一向浦興說明。

“有了這煤炭,咱們就不用生熟鐵混合的雙液灌鋼法了,一定要改進,現在煤炭煉鐵不能出鋼汁鐵水,是因為氧氣不夠……哦,就是風箱吹進去的風太小,這點需要馬矩子改進風箱,利用水力加強風箱吹入空氣,隻要風夠大,煤炭溫度夠高,就能將生鐵和熟鐵同時練為鐵水,將鐵水倒入模具冷萃後就是鋼錠了!

要造什麼器具,直接再將鋼錠融了倒入倒模再冷萃,打磨即可,比如刀劍盔甲,或者是農具鐵鍋,還有齒輪水車的車葉,都可以用鋼鐵。馬矩子再造幾個水力砂輪就好。當然,我隻是提個建議,能不能做還需要浦大師和馬矩子共通參研。”

袁珣一個藝術生畢業,不過是前世喜歡一些古代軍事,略略讀過一些網上鋼鐵冶煉資料,好似歐洲文藝複興以後就是這麼煉鋼的。但要他說出細節就真是為難他了,還好浦興乃是當代刀劍大師,於鋼鐵冶煉一事有著深厚的經驗,雙液灌鋼法就是袁珣提出的構想浦興完成的,高爐煉鋼比雙液煉鋼更為方便,浦興一聽心中就有了譜。

“善,此法可行,矩子明日就幫我改造水力風箱,一個月內就可以先試驗看看。”

其實科學就是這樣,有時候不是時代的限製,而是差了一些偉人的靈機一動臨門一腳,就像人類燒水燒了幾千年,直到瓦特沒事對著水壺發呆,這才有了蒸汽機。喜歡瞎想的牛頓被蘋果砸中,這才有了地心引力,要是說牛頓前的幾千年沒人被蘋果砸過,誰信?

“浦大師,請問現在製造一副兵士用的鎧甲需要多長時間?”

浦興想了想,回答道:“甲片鍛打倒是不費時間,反而將甲片穿線成甲耗時良多,尋常鎧甲製造一副怎麼樣也需要半年,若是軍官所用的鎧甲,隻怕要一年。我們水力鍛鐵加上流水線生產,一套鎧甲還是需要一個半月。”

袁珣搖了搖頭說道:“太慢了,雖然現在沒有什麼戰事,但是讓天下流寇黃巾遍地,我們舊金又是商業發達的地方,每日金錢進出量巨大,難免不會被有心人盯上,這樣吧,紮甲先不要做了,我托關係去軍中弄出一批先讓士兵們穿上,你們抓緊時間把高爐弄出來,然後再找一種能夠大規模快速生產的甲胄。”

板甲!

袁珣心中早已有了腹案,當然不是歐洲貴族騎士那種雕花全身鐵桶一般的傳統板甲,而是火器時代後,拿破侖胸甲騎兵那種護住胸腹和後背的背心式板甲。

前世網上對於中國傳統鎧甲和西方板甲究竟哪個厲害的爭論一直是沒有結果的。

但是在袁珣開來,板甲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冶煉技術過關的情況下,可以快速大規模生產!

而且在相同防護力的情況下,板甲重量遠遠比紮甲要輕。

舉個例子,歐洲騎士的全身板甲重量普遍在三十幾公斤到四十公斤左右,而中國紮甲巔峰宋朝重裝步兵的步人甲重量居然達到了六七十公斤!

重,就代表著行動不便,製作紮甲耗時耗力,而板甲隻需要壓軋成型就好,袁珣還是覺得板甲更適合現在的舊金士兵。

但是改造高爐,加上冶煉試驗,練出第一爐合格的鋼鐵怎麼也要一年半載,這是通過無數次失敗才能換來的成功,急不來的。

規劃好鋼鐵廠未來的發展後,袁珣這才笑著問道:“矩子,不知造紙和印刷怎麼樣了?”

馬鈞聞言微微一笑,轉身走到身後好似他辦公室的平房中,拿出一本發黃的線裝紙書來,說道“巧了,十日前我試驗了用黃堿水浸泡紙張,再將紙漿放在蟲很多的地方放了十日,居然沒有被蟲蛀食,公子此提議可行,可是我不知道如何讓紙張變白,這書才微微發黃,且竹製紙張比起蔡侯紙成本便宜了數倍不止。”

神奇的是,馬鈞在談及自己專業的事情上,吐字清晰,說話連貫,哪裡還有半點口吃?

袁珣心中大喜,這是自己瓦解世家壁壘的第一步,防蟲蛀的紙造出來,加上活字印刷,就代表著人人能看得起書!

不但是袁珣,戲忠更是顫抖著手接過馬鈞手上的書籍翻看,隻見那是一本《論語》,翻開書頁,微微發黃的紙張上還帶著新印的油墨味,戲忠深深吸了一口那墨香,仿佛想把這味道記住。

“終於……終於有了!”戲忠紅著眼眶,抱著那本書不肯放手,激動的道:“終於有了!君瑜!我們成功了!”

袁珣心中也是激動不已,點頭道:“對啊!有了!我們這就印製四書十三經,在洛陽低價發售!”

戲忠點頭道:“我那裡還有點竹卷書,都是儒家經典,也可以印出來大規模發售!”

袁珣卻麵色一暗道:“咱們的書還是太少……”

就算加上袁家藏的書,不過也隻有三五百卷,又能印幾本呢?一百本?

要是有一棟圖書館就好了……

圖書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