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就是忍不住想接近袁珣,這個少年實在太讓人驚訝了。論才華,他的樂理讓自己的父親蔡邕的讚不絕口,而且那天一首千古名句《鵲橋仙》出口,自此風靡洛陽深閨少女口中,若是哪家少年不會吟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不要在洛陽泡妞了。而且此後潁川傳來的《桃花庵詩》也讓這少年有了桃花仙的美譽。
論品德,眼前少年收留幾千流民,給其活路,造人間淨土,連天子都因此功下詔封賞其關內侯的爵位,更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原本蔡邕南下,卻被幾萬黃巾趕著逃回潁陽,進退不得,蔡琰也是有些絕望,此時袁珣卻帶兵而來。
誰能相信一個年方十四的少年兒郎居然在潁陽城上半刻退敵,不損失一兵一卒?此等軍略讓人佩服,也給了蔡琰莫大的安全感。
說起來,這俊俏少年家世高貴,自身才氣德行智計皆束頂尖,隻怕乃是洛陽千萬少女心中如意郎君的最佳人選了吧?可惜,他卻又頑劣不堪,率性而為。
拋開什麼昔日在洛陽創下的“惡少”名聲、什麼聽她蔡琰閨房牆角故事都不說,近的彎弓怒射當朝公主殿下就讓人驚訝無比了,今日聽說袁珣把黃巾賊首何儀三兩句話羞辱的吐了血,就算是一向文靜的蔡琰,也是聽聞後哭笑不得。
蔡琰就是好奇,袁珣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人是怎麼把才氣,智計、品德、頑劣、儒雅粗鄙,這些自相矛盾的性格集中在一起的?這讓蔡琰心中的袁珣抹上了一層厚厚的麵紗,神秘無比。
蔡琰自幼喜歡詩書樂理,性格和其父差不多,喜歡鑽研,好奇心極重,這樣的袁珣讓她下意識的想去了解,想要接近,可能蔡琰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袁珣小口吃著飯,感受到蔡琰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掃來掃去,非常的不自然,其實麵對蔡琰,袁珣很心虛,畢竟偷摸到蔡琰閨閣樓下過。
那時候自己不懂,自從隨司馬徽學習了《孟子》後,才知道自己當初行為對蔡琰影響多大,若不是出洛陽時,海棠為他狡辯說為了樂理采取偷聽蔡琰彈琴,硬生生把他的胡鬨行為改成了一樁以樂會友的美談,隻怕蔡琰以後嫁人都有些困難。
這個時代禮法不若宋朝以後嚴苛,可是任誰家姑娘被人偷窺,未來丈夫心裡也會有梗吧?
畢竟誰知道你袁珣究竟乾嘛去了,誰不定就是你偷窺呢?
說不定還看了人家女孩子不該看的呢?
三人成虎以訛傳訛,這種謠言殺人的事情古往今來可不在少數!
袁珣把嘴裡飯菜咽了下去,放下筷子苦笑道:“蔡小姐,你有什麼話直說便是,這般看著我實在讓我不自在,我知道我以前頑劣了些,得罪了你,我給你賠不是還不行麼?”
蔡琰噗嗤一笑,沒想到才滿潁洛的袁大君侯居然也會害羞,讓蔡琰不禁好笑,她搖了搖頭道:“君侯以樂會友乃是美談,況且此番若不是君侯領兵惹來,昭姬與家父隻怕要在潁陽造了兵禍,昭姬哪裡敢要君侯道歉?”
“那你這是又是給我做飯,又是在這看我的……”
蔡琰捂著小嘴輕笑道:“這飯菜一來是感謝君侯救我父女於水火的,二來,君侯征戰辛苦,昭姬想給君侯彈些曲子解乏。”
“還要給我彈琴?又是飯菜又是彈琴……我那個……海棠……那個……”
這小妞不會喜歡上自己了吧?袁珣錯愕無比,這副好皮囊這麼厲害麼?磁石?這麼吸引人的麼?
蔡琰聰慧無比,看袁珣那有些曖昧的眼神就知道他想什麼,不禁紅臉嗔道:“君侯不要誤會,昭姬不過是對君侯樂理極為佩服,想為君侯以曲解乏的同時,向君侯學習一些樂理……”說著,蔡琰微微眯起眼睛,“君侯可知,海棠姑娘贏走的那柄古琴名為焦尾,乃是我蔡家的傳家之物?”
焦尾琴嘛,傳說是俞伯牙的琴,相傳蔡邕乃是伯牙後人,這琴乃是蔡家世代相傳,後世所謂的“四大名琴”之一,哪個不知道?袁珣聞言點了點頭。
“所以昭姬也是有私心的。”蔡琰聲音中帶著傲然,“總有一天,昭姬會把我蔡家的焦尾正大光明的贏回來。”
恩!明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小妞被海棠莫名其妙贏走焦尾琴心裡憋著火呢……
袁珣笑了笑,調笑道:“蔡小姐打錯算盤了吧?你不知我和海棠是何關係麼?”
蔡琰點了點頭,卻笑了起來:“昭姬當然知道海棠姑娘是君侯心愛之人,誰人不知‘兩情長久不在朝朝暮暮’呢?
不過君侯乃是至誠君子,而且也是喜愛音律之人,此等比拚音律之雅事,君侯不該偏袒才是。”
這頂大帽子扣下來,讓袁珣連反駁的理由都找不到,古人就是這樣,劍客比劍要公平,音樂家互相diss也得公平,若是袁珣不允此事,傳出去也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