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荒原,滿目瘡痍,麥子出的稀稀落落,還看不出有什麼氣色。
趙家的祖墳在山上,墳地是早就請先生挑好,早上早早就派人挖好的。
隻等棺木吉時下葬,盤好墳就可以回家了。
男人們都圍在旁邊幫忙,女人們聚集在一起小聲地說著話。
真正傷心難過的也許隻有趙奶奶,老伴去世,對她的打擊太大了,病了這些天,還沒有完全恢複過來。
今天老爺子下葬,她強要跟過來,被趙大山勸住了。夫妻一方喪,另一方是不能送棺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規矩,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
人死如燈滅,子孫的痛苦隻是暫時,對於伴侶來說,失去才是寂寞的剛剛開始。
收拾好院落,趙大山決定把奶奶接回山莊住住。
那邊條件好,有人照顧,也算趙大山兄弟的一份孝道。
趙二叔和趙三叔都沒有意見,趙奶奶接過去,他們就可以借孝心的名義常去看看。
不同意的是趙奶奶,她說她要守著老板七七四十九天,不然老伴回來看不見她,會擔心的。
趙二嬸見婆婆這麼說,乾脆厚著臉皮提出,等過完四十九天,守完七,剛好年二十九。到時候趙大山順便給奶奶接過去,他們全家年三十一起去大山家過年,以後輪著過年多好,熱鬨又喜慶。
接奶奶去過年當然沒問題,年三十去大山家過年也沒問題。輪流過年,彆說黃豆和黃小雨願不願意,就是趙大娘這一關是肯定不願意的。
她隻淡淡地說道:“都分家這麼多年了,就不要輪流過年了。今年公公剛去世,婆婆一個人我也不放心。這麼多年都是你們在伺候公婆,現在也該輪到我儘儘孝心。
婆婆我們接去過年,等到三十你們中午一起來吃個年夜飯。以後,年還是各過各的,大山和大川可沒分家呢。他們領著孩子一直往叔叔嬸子家過年也不是個事,對吧。”
當初分家,老二老三兩家是占了大便宜的,現在趙大娘拿分家來說話,他們啞口無言,隻能悻悻地訕笑著把話題岔開。
回去的路上,黃小雨問趙大娘:“婆婆,他們兩家二三十口人,過年我們可要好好準備準備了。”
趙大娘摸了摸小孫子的繈褓,笑著說:“不用準備,豆豆二姐家不是開了酒樓嘛,定三桌就行。我們家不差錢,就不去伺候他們兩家老的老,小的小了。”
“這個好。”黃豆也讚成,過年伺候一群人吃吃喝喝確實繁瑣又累人。
“那我們禮哥兒也跟著三伯他們沾光,一起下館子嘍。”黃小雨笑著搖了搖懷裡睜開眼睛睡眼朦朧的二兒子。
趙大娘看了小兒子媳婦一眼,對著敬哥兒說:“以後,記得喊大伯大媽,不要喊三伯三媽了。奶奶就生了你爹跟你大伯,這才是你親的大伯大伯娘,知道嗎?”
“知道了。”敬哥兒點頭,脆生生地答應道。
看敬哥兒叫大伯,航哥兒慌了,趴在大奶奶的膝蓋上眨巴著眼睛問:“大奶奶,那我呢,航哥兒叫三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