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頃刻間就又沸騰了。
“那時風動,此時心動!”
“文案太流弊了,真心美爆了!”
“文案逆天了啊!”
“強烈提議給文案小哥加工資!”
“加個蛋蛋,據說文案全是坑主寫的......”
“納尼?你確定?那當我沒說過!”
“機智的我已經拿起我祖傳筆記本全記下來了,哇哢哢!”
“喔謔謔,骨笛萌死了!”
“哎喲,受不鳥了,旁白聲音太撩了!”
“啊啊啊啊啊,我也想買一支骨笛,聲音太棒了!”
.......
九千年前的風是怎麼動的?
不知道。
當你再次聽到這九千年前的笛聲時,要如何才能做到不心動?
憋想了,不可能的!
微博上,朋友圈中,論壇和通訊軟件的夢家各種粉絲群裡,賈湖骨笛的“傲嬌三連”表情包在瘋狂滾屏,
“中華第一笛!”
“世界最早樂器!”
“舞台屬於我!”
就像紀錄片裡說的那樣,早期的骨笛可能隻是一個狩獵工具,隻是為了模仿鳥叫,以吸引獵物;慢慢地,狩獵之後的歡慶,經過八、九千年的洗禮後,我們有了更現代的表達。
但不變的是,每次吹起它時,曆史深處的回聲,就會慢慢蕩在你我心中。
為什麼我們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支樸素的骨笛就是最美的見證。
歲月在變遷,時代在變化,音樂自然也在更迭,但最質樸單純的,總是最美的,一支樸素的骨笛穿梭數個千年,風姿依舊,融化了所有人的心。
兩集過後,看著滾屏的微博,電視領域的那些大佬們目瞪口呆,情不自禁的暗罵一句,蘇落真他娘的厲害,這一局,你又贏了!
每集雖然隻有5分鐘,甚至都不到,用這種聞所未聞的微紀錄片形式去拍攝一件國寶,換誰都覺得是不可能的吧?
能稱為國寶的文物,背後蘊藏的東西豈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的?彆說五分鐘,每一件國寶,每一件文物,給你50乃至500分鐘,你都未必能說的清!
但就是這種碎片化的表達方式,卻讓現在的年輕人都接受了的同時也讓那些看著冰冷枯燥的國寶文物全活了過來一樣,把文物的魅力與美麗,展現的淋漓儘致,動人心扉。
精美大氣的影像,生動活潑的敘事,每集5分鐘的微視頻,讓沉睡在博物館中的千年國寶瞬間靈動起來,讓觀眾通過全新的視角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連自己都忍不住驚歎,何況普通觀眾?
“厲害!”
“紀錄片原來還可以這樣拍!”
“奇跡誕生之地夢工廠啊,蘇落的腦子到底是什麼做的......”
“怪不得他那麼受年輕人喜愛,這心理抓得太準了,一下就觸到了年輕人的萌點。”
......
“國寶留言繼續更新,請注意查收。”
伴隨著旁白君撩人的聲線,《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集又結束了,漫長的廣告時間又開始了,“漫長”這個詞是沒有用錯的,哪怕隻是一分鐘,在此刻也讓粉絲們覺得像是過了一年。
等男神或者女神回信息是個什麼樣的心情?
緊張?激動?煩躁?不安?
大概就是這樣吧,反正我沒等過,一般都是彆人等我的.......(帥氣的叉會腰)
“啊喂!能不能快點!”
“在廣告裡插播節目是極度不道德的,我表示強烈譴責!”
“坑主短小又無力,就這五分鐘都不到的紀錄片你居然要放五分鐘的廣告?你想怎麼死,說吧!”
“哇靠,剛剛聽到了鈴聲,嚇得我趕緊盯著電視,才發現廣告還沒完,真的是我的手機在響!”
“快點!快點!下一集是什麼文物,呃...不對,下一集是什麼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