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蔣把容易運的都搬走了,書畫是首選,據說當時還想拿走司戊母鼎的,隻是太沉運不了。
北京故宮裡的現在這些頂級書畫作品,很多都是民間捐贈的,有民國四公子之稱的張伯駒先生一人幾乎就占了一半,這幅《遊春圖》就是他捐贈的,還有“魔皇”《平複帖》,正是有了《平複帖》,北京故宮的書畫收藏才算完整,曆朝曆代的書畫筆墨全齊了,這才能和台北故宮比一比。”
“哼,當年張伯駒得到《平複帖》後,日本人全瘋了,但張伯駒先生就是不給,日本人出多少錢都不賣,遭到特務綁架也寧死不賣,縫在衣被裡千裡逃亡,這才沒讓日本人得手,這是種什麼精神?
要不是他舍命保護,號稱法帖之祖的《平複帖》現在也不會出現在北京故宮裡,”
“哈哈,現在人們總愛說什麼京城幾公子幾少爺的,和他比起來,簡直是弱爆了。”
“嗯,其實在台北也好北京也好,都還在我們中國呢,台灣會回來的,我就等著北京故宮的《剩山圖》和台北故宮的《無用師卷》再次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圖》這種曠世傑作分成了兩半,太遺憾了......”
文物不是冰冷的,如今我們有幸能在博物館裡看到的每一件文物,它們背後,無論是創作出這些流傳至今已成國寶的先賢,還是修複和保護他們的匠人和收藏家,都有太多太多說不完也道不儘的傳奇故事。
片尾,電視上放起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主題曲《當我在這裡》,
“千絲萬縷其中一係,
安靜是穿越的羽衣。
聞到秋光,
沐浴蟬鳴。
你在時間的那裡,
而我在這裡。
你已等候我多時,
終於知己般相遇。
忱著白雪,
聽見楊絮。
你在時間的那裡,
而我在這裡。
以手編織著時光,
溫柔磨亮了滄桑,
偋息在凝望的語境,
今夕是何夕?
......”
事實上,隻是音樂伴奏的開頭,觀眾們就已經頭皮發麻了,那清脆的敲擊聲分明就是清代乾隆皇帝收藏的那對銅鍍鄉村音樂水法鐘的鐘聲!
節目中的片段一個個的閃回,再聽著這如詩一般的詞,夢家的禦用節目主題曲歌手冷雨萱韻味悠長的空靈嗓音時,淚腺就全炸了,熱淚止不住的流。
節目的最後,鏡頭給到一張照片牆上,上麵是文物修複院曆代成員的合照,有的,早已泛黃。
隨後,一隻蒼老的手,把一張新照片掛了上去,這一張是文保科技部現成員的全家福照片,畫麵也最終定格在了這裡。
全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