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工匠精神”成熱詞!(2 / 2)

......”

人民報緊隨其後,刊文《學習總理工作報告,傳承工匠精神!》,黨報再跟上一記《弘揚工匠精神,助力中國製造!》

一瞬間,中國人的工匠精神就成了媒體熱詞,就是這麼的不可思議。

業內人士全傻眼了,上峰都在助攻這部紀錄片?雖然蘇落和總理大人的關係一直是我等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但也不至於這麼誇張吧?

蘇落何德何能啊?一部紀錄片都能讓總理都為其瘋狂打call?隻覺得頭皮發麻,刺激到要喘不過氣來了。

而當吃瓜群眾們跳出來仔細思考時,馬上就能明白為什麼這樣一部紀錄片能引起年輕人的熱捧直言看一秒就“中毒”,為什麼上峰會為其打call,也明白了,為什麼蘇落總能成功,無論小成本還是大製作......

讓他利於不敗之地的不是才華,而是選擇,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最合適的時間點做最合適的事情,這種情況下,要是不成功才有鬼!

“匠人”,我們中國人習慣稱之為”手藝人“。“工匠精神”,是手藝人對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理念。耐心,緩慢,堅持,少量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但是這種沒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一度被許多人所鄙夷,尤其是在我們乾什麼都有倡導“創新”的年代,人們更會對“匠人”持否定態度。

其實呢?放在這個快速發展、求高效求快速的社會,匠心之道看似無跡可循,當靜下心來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卻處處匠心所至:從紅極一時的日本馬桶蓋到小小螺絲影射出的“德國製造”,從精工細作的瑞士鐘表到中華民族世代流傳的“庖丁解牛”故事......匠心精神一直都在,無論國內外。

既然它一直都在,那為什麼現在“追求工匠精神”“需要工匠”才被人大量提起,在網絡上刷屏隻是因為這部紀錄片嗎?

當然不是,反而是這部紀錄片能被年輕人接受,收到追捧,是在默默的印證著時代發展的需求!

在中國,因為經濟迅速增長,人們更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所以,目前我國製造和生產出來的東西,絕大部分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的。

我們成功了,中國成了“世界工廠”,曾經有個日本節目還做個這樣的測試:當你把“中國製造”的生活用品搬出家門時,你家裡還剩什麼?

結果是,諾大的房子裡空去了一大半。

時至今日,中國毫無疑問的已經再度崛起,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很自豪,然而,提起“中國製造”時,腦海裡卻總浮現著“劣質”“山寨”“低廉”的印象,這就中國製造業的尷尬之處。

在這個強調中國自信的年代裡,年輕人被紀錄片裡的“工匠精神”所感動就不足為奇了,因為這正是我們內心的渴望和訴求。

上升到國家層麵,中國的製造業還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轉型,產業結構必須升級,而要在競爭中取勝,關鍵在於提高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

隻有充分發揚工匠精神,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大國工匠,才能打造高質量的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去。

所以,“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標幾年前就出來了,實現由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要實現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離不開廣大職工的創新和創造,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由此可見,回歸匠心,不是背時代發展而馳,反而是中國當前的發展所需。

被需要時,它就會出現,無論有沒有蘇落,當看清楚這一切後,一部紀錄片引總理點讚還有什麼稀奇的?

又何需驚歎文物居然也能成為網紅受年輕人熱捧,這部紀錄片拍攝不說拍得有多麼好,但怎麼也用上了21世紀的先進技術,如果拿到上世紀60年代的話呢?單單這畫質就無敵了,彩色的畫麵就估計就能讓觀眾們口水嘩嘩的流,神作無疑吧?

更無疑的是,導演大概會被“破四舊”號召下的群眾抓去批鬥致死......

“沒啥大不了的,你重活一次,你也做的到,除非你是真的蠢。”

蘇落心裡默默想著,然後給誇了自己整整一小時還停不下來的zj衛視台台長倒上了一杯茶。

“您老歇會兒吧,誇得我都臉紅了,來來來,喝茶喝茶......”

到了浙江,總要來拜訪下zj台台長的。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