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軍罵完之後,氣咻咻的走了,隻留有意見的一小撮人傻愣在原地。
想讓所有人都服氣,沒有一絲不滿,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木已成舟,林軍還無比強硬,你根本沒得反駁,願意接受你得接受,不願意接受你也得接受。
“哼,這林台長也太專橫獨斷了!”
“好了好了,說不定對我們來說還是件好事情呢。”
“蔡兄何出此言?”
“你想想啊,有蘇落在,我們起碼有個擋子彈的肉盾,事後有什麼全推給他就好了。”
“蔡兄,高啊!”
“嗬嗬,蘇落還以為這是什麼好差事不成?林台長說要配合,那我們就好好配合配合!”
“哈哈哈哈。”
......
角落裡,阿湯姐無奈的搖搖頭,暗歎了一口氣,是真配合還是陰奉陽違?
蘇落說的對,有的東西,就是得全部打碎了,才能再立起來。
跳出去罵他們一頓?
罵什麼?人家是說了要好好配合的啊。
阿湯姐開始後悔了,自己真的不該把蘇落拉近這個爛泥潭裡,都各懷鬼胎的,還真的是個個都是大神,地位一個比一個高,就比如剛剛帶頭表示要“好好配合”蘇落的蔡合強,身上那一堆各種協會的會長副會長,金光閃閃。
這些人蘇落真的能應付的過來?湯姐姐很不放心的拿起手機,給蘇落打了個電話......
......
這些的明爭暗鬥,其實都是小事了,最怕的是學術派彆之爭,特彆是那種還涉及到名利場上的。
在得知蘇落要去青歌賽後,老院長一個電話就把蘇落召喚到了跟前。
“許多人都不明白,青歌賽為什麼有個民歌唱法,還有個原生態唱法?原生態唱法就不是民歌唱法了?”
老院長笑了笑,接著說道:
“廣義地講,民族唱法本就是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具有這三類風格的創作歌曲的演唱方法。
狹義地講,青歌賽上的民族唱法,主要指演唱民族風格較強的聲樂作品時運用的技術方法與規律,是‘民族民間唱法’與‘中西結合唱法’的統稱,也就是所謂的學院派民族唱法。
為什麼會有個狹義的說法?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聲樂並沒有相對統一的演唱方式。
當大型藝術團體建立,不少文藝工作者開始在一起工作後,矛盾就出來了,來自延安的用真聲演唱的工作者和國統區用美聲演唱的工作者互相看不起。
‘洋嗓子’批評‘土嗓子’發聲不科學;‘土嗓子’則批評‘洋嗓子’咬字不清,唱歌就像嘴裡含著熱白薯,烏魯烏魯的,而且不如‘土嗓子’受群眾歡迎。
直至1980年代,有人借鑒美聲唱法,推出了一套適合民族唱法的教學方法,本質上是好的,可發展到後麵就......”
蘇落也笑了笑:“就成了樣板戲唄。”
老院長:“是啊,很快,該唱法獲得國內聲樂比賽的一致認可,成為了主流。
不可否認這種唱法的價值,但凡事都是有好也有壞的,當這種唱法開始懸浮在各民族之上,成為主流媒體和藝術院校公認的‘民族唱法’之後,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千人一麵,萬人一聲’,每個學院派歌手都是一個模具打造出來的,一模一樣。
現在學院派民歌唱法聲音圓潤,富有美感,聽起來倒是金碧輝煌的,但是也失去了以前那種原汁原味自然氣息與鄉土氣息了,變得毫無特點......”
“就是失去了靈性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