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這名字高大上吧?
爵士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期,然而,在當時它還不叫“爵士”(Jazz),它最初被稱為JASS,最早來源於新奧爾良紅燈區的暗示語“JASSING IT UP”。
同時,俚語中的“jass”指的是啪啪啪中的短暫**,由於十分粗俗,公眾自己都難以接受,因此後來改寫為jazz,隨後jazz這個詞才開始普及和流傳,成了我們今天說的爵士。
接著,放克(Funk),也譯作瘋克,這個詞在俚語中,經常用來形容什麼東西味道很難聞,有濃烈惡臭味,或某些事物很糙。
雖然米國的黑人爵士音樂家最初用“Funky”一詞來形容一種節奏群比較輕柔緩慢的音樂,但知道現在不少音樂理論家們依然認為Funk和RockRoll一樣,是一個關於“姓”的委婉語。
沒錯沒錯,你真的沒聽錯,搖滾RockRoll最早也不是什麼好詞,大家都默認這詞跟那個有關。
知道一切後突然都不敢大聲唱“I love RockRoll”了對吧,汪老師要是在我麵前高歌“讓我們一起搖擺”,可能我會拔腿就跑,畢竟我不搞基。
當然,這些隻是個玩笑話。
還有朋克(Punk),這詞也不是什麼好詞,在俚語裡是小流氓、廢物、J女、**、低劣的等意思,雖然說現在的意思有所改變了,但也彆真以為彆人說你朋克就是在誇你有個性了,指不定就是很簡單的在罵你而已。
而嘻哈(hip-hop),也很有意思,這個主要是中文翻譯有點不知所雲了,嘻哈嘻哈,好像很酷的樣子,玩嘻哈的還發明各種“專業”術語,讓人看起來就覺得很高端。
其實吧,hip在英文裡是PP、臀部的意思,hop則是“跳”的意思,所謂hip-hop,本身就是很直白的在說“我們大家一起來嗨起來,都把屁股給我抖起來”,真的就是那麼簡單......
還有什麼?
布魯斯(Blues),藍調,港台譯作怨曲,這個可能是最正常的了,也很好理解,藍色在西方代表憂鬱嘛,終於不走下三路了,隻是消極一些,還算能接受。
最後說回RnB,RnB是“Rhythm and Blues”的簡稱,翻譯過來就是節奏藍調,又被稱為節奏樂曲或者節奏怨曲,這個音樂術語由是米國公告牌雜誌(Billboard)於1940年代末所提出。
而此刻舞台上在演唱的靈魂樂,其實和放克一樣,都屬於RnB,在1969年,公告牌用靈魂(Soul)來代替原來對“節奏布魯斯”的稱呼,靈魂樂這個類彆就是這麼來的。
什麼靈魂呀、放克呀,其實統稱RnB就行,要說同一個類彆裡的這兩個小類目有什麼不一樣,大概就是放克的節奏感更強勁一些,而靈魂更“怨婦”,更“苦情”。
之所以這麼說,是從福音歌衍生而來的靈魂樂歌曲發展到最後畫風實在有些詭異,不僅與宗教沒什麼關係,而且它一般都指望它的聽眾去尋找愛、為愛而寬恕、或者乾脆搖尾乞憐地求愛。
可謂是將“怨曲”發揮到了極致,因此基本靈魂歌曲首首都很苦情,內容通常也是乞求老公寬恕、乞求女神跟我回家之類的,適合各種舔狗、備胎療傷用。
此時此刻,在格萊美舞台上演唱的歌曲,就是標準的靈魂歌曲。
艾麗西亞屬於大嗓女歌手,還帶有點沙啞煙嗓的感覺,唱這類訴苦的歌曲,表現力和感染力極強。
並且,能在RnB這個類彆裡稱霸多年的老牌天後,唱功都不是開玩笑的,一曲令人心酸的《今夜請彆離開我》唱畢,贏得現場群星滿堂喝彩,不僅如此,就連宮羽直播間裡的觀眾也紛紛給出了好評。
這可不容易,要知道,這邊前幾分鐘還是爆燃抖腿抖到控製不住的節奏,結果被宮大山主強行斷掉節奏去聽了一首抒情的靈魂樂,觀眾們還能聽得進去並且被深深感動,足以說明了艾麗西亞阿姨實力之強悍了。
“艾麗西亞的功力還是深啊!”
“畢竟老牌RnB天後,確實了得啊!”
“山主,這回你又要怎麼點評呢?”
“哈哈,山主,這個對手可不一般哦,跟梅根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
......
直播間的觀眾也暫時把小廚子和繼續抖腿繼續嗨的話題暫放一邊了,現在興致勃勃的就想聽聽大山主要如何“中肯點評”。
呃。
是比梅根強,而且強很多。
但那又怎麼樣?
宮大山主很直接,很中肯的評價道:“垃圾!理由是這麼悲傷、苦情的歌曲,她唱得不夠怨婦,所以沒啥感覺,沒啥感染力,鑒定完畢,抬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