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擒龍功’為兄也練得慣了,‘易筋經’雖好,但終究也隻是作為補充……對了,為兄對掌法,最近倒是頗有不同的感悟……”
《擒龍功》改修《易筋經》,其實也很容易,畢竟《易筋經》本就適合改修,須得有不淺的武學造詣之後,才能夠入門。
不過喬峰大概是還有自己的想法,說著又和楚鹿人探討起了掌法,其實也就是借故將“降龍十八掌”也傳給了楚鹿人。
楚鹿人也以“天山六陽掌”,與喬峰相互交流,雖說楚鹿人在掌法上的造詣,與喬峰完全沒得比,但“天山六陽掌”的陰陽相合,卻令喬峰另有一番感觸……
一夜無眠,轉眼已經天亮。
探討了一夜武學的喬峰,這才去探望應該醒了的阿朱,楚鹿人也進入“夢神”狀態,半是修煉、半是補覺。
《易筋經》的“堪破我相人相”,如果喬峰和楚鹿人理解不錯的話,應該是在“心”和“勢”上有所突破才行,對楚鹿人來說暫時沒什麼指望。
在做不到這一點之前,“小混沌真氣”,也難以模仿《易筋經》的效果,夢神同樣無從修煉。
至於《神足經》,是喬峰也同樣沒有接觸過的層麵,不過以楚鹿人與喬峰的武學造詣,倒是將這門功法推敲的七七八八。
不是《神足經》淺顯,而是它沒有《易筋經》有那麼高的前置要求,隻是考慮到這功法的來曆,還有濃鬱的天竺風格,喬峰也懷疑這是達摩祖師所創,算是絕了楚鹿人將其與《易筋經》融合的想法。
短期來看,反而是從喬峰這裡得到的“降龍十八掌”,才是能立刻看出效果的。
不僅本身就算是頂尖武學,並且和楚鹿人意識中的“釘子戶”《天山六陽掌》也十分登對。
尤其是與喬峰一番探討之後,楚鹿人對兩門掌法的見解,也更進一步。
算起來“降龍十八掌”與周易向來有聯係,名字都來自於《周易》和《易傳》,源流算起來和道門、佛門都不大相同。
其中以乾卦、坤卦的卦辭取名最多,乾為天、屬陽,坤為地,屬陰。
而天山六陽掌,,六為陰、九為陽,六陽也是“陰陽”之意……
兩相融合之後,楚鹿人收獲了“龍行乾坤二十八式”,一共二十八招——反而與新修版中,最初的“降龍廿八掌”招式數量相同。
不過楚鹿人估計,具體應用肯定是不同的,自己的“龍行乾坤二十八式”就已經是陰陽相合之大成——二十八招全部為乾坤二卦的卦辭所衍化。
乾卦、坤卦各有七種爻辭,一共十四種掌法,額外還有陰陽顛倒的另一副變招,故而為二十八式……
算是以降龍十八掌為主體,截取天山六陽掌的陰陽之辯,如此一來,自然也就還有“肉眼可見”的提升空間——按照喬峰的說法,丐幫的降龍十八掌,最初雖然是同一套,但流傳至今,南北早已多了許多變化!
也就是說,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肯定與喬峰的同源而不儘相同。
至於郭巨俠的一套降龍十八掌,據說是其早年從某處所得的隱俠傳承,又最接近於原版……
若能得到另外兩部“降龍十八掌”,肯定也都能較為適應的繼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