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
麵前站的是多日不見的何律師,現今擔任天機集團首席法務顧問的他,在玄武市已經是個地位不低的人了,他滿麵風霜的坐在了吳奇辦公室的沙發上。
他也沒有想到,當年一次小小的委托,居然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讓他發生了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把與自己同期畢業的那些同學們甩出了天塹!
盯著眼前這個氣度越來越不凡的少年,何律師壓下心中的種種難言情緒,取而代之的是難明的崇敬和堅定之意,即使這次的出差曆時半年,他受儘了各種刁難和困擾,可依舊沒有讓他退縮一步,那是因為這個任務,是眼前這個男人發布的。
吳奇也打量著眼前的何律師,多日不見依舊是一頭狗舔過似的油頭,戴著一副斯文敗類必備的金絲眼鏡,穿著昂貴而合身的西服坐在吳奇麵前。
可是濃重的眼袋,和微微稀疏的頭發,顯示著他的工作,並不是那麼順利。
秘書端上了兩杯清茶,何律師有些無奈的笑了笑,端起一杯茶看著沉浮的茶葉說:“吳董,這半年……我什麼都做的不多,就是喝茶喝的足夠多!”
“有時候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喝到中午下班,下午抱著一缸茶杯繼續……”
臉上露出了一絲感慨,吳奇歎了一口氣道:“我就知道不會那麼順利的!”
“來,說說你在京城的情況,雖然你在郵件裡給我彙報了,可是我還是希望聽一聽你這個當事人的看法?”
何律師沉吟了一會,放下手中的茶杯,一邊回憶一遍說:“你是去年讓我負責相關問題,我們初期開始了準備工作,也做了相關的準備,可是麵對的困難依舊超出我們的想象……”
吳奇點了點頭,沒有打斷他的話語,而是讓他繼續說下去,何律師眼中露著思索。
“這件事要從五號文件說起,也就是1998年信產部和計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快移動通信行業發展的建議》,該文件中提出了放開手機生產許可證和市場準入的限製。”
手機牌照作為手機業的第一道門檻,事關整個手機製造業格局,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會牽動行業伸進,現今有了五號文件的出台,背後渴望獲得手機牌照的企業,也通過各種方式向政府發出問詢函。
在這樣的背景下,自1999年以來,為了保護國內手機產業,倭國一直嚴格實行手機生產許可證製度,手機生產企業必須獲得手機生產牌照。
截止到2005年初,信息部一共向三十九家企業,發出了四十九章牌照。
可實際上,在2004年的時候,國內生產手機的企業就已經達到了100多家,包括創維、長虹、奧克斯、華威這些沒有牌照的企業。
這些企業沒有牌照,卻也在不停的生產手機,可是如果沒有牌照,手機是無法入網的,所以這些廠家采用的是貼牌生產模式,而有些有牌照的廠家,完全不需要自己研發和生產,隻需要把這些牌照授權給這些貼牌廠家,然後從中收取“好處費”……
正是這一情況,導致了極大爭議。真正的生產廠家沒有牌照,而有拍照的企業卻靠著這些牟利,而反倒不去投入資金研發新的技術。
本就刀光劍影的手機市場,隨著進入的廠商越來越多,也開始漸漸沸騰開來,尤其是這些“有照”廠家,借著牌照牟利更是激怒了其他後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