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
孫狸來港已經三年了,而昆昊基金也成立三載,就連剛剛回國工作的陸洲,也在這三年時間裡,變成了一個職場老油條了。
時間改變的不僅僅是吳奇這一方,在香江這個小島的一些人和事也在變化。
昆昊基金給地頭蛇交納三年“保護費”,可是隨著一場場金融界的勝利之後,它已然成了香江金融界的一股勢力,而且這股勢力還比較超然物外,始終遊離在香江市場,反而在海外市場撲騰著。
原先給與了富豪的“份額”,一些富豪甚至都沒往賬上打錢,可是昆昊基金依舊不得不支付對方“收益”。
可是等著時間過了三年,不少富豪們也不是傻子,開始提議提高自己在私募中的份額,那些不往賬戶上打錢的坐地虎們,也被昆昊基金陸陸續續停止合同。
這都可以看做是昆昊基金的影響力在擴大!
香江本土人士也把昆昊基金看做是華夏民營資本主力,與內地的國資、香江本土資本、海外遊資分為一類。
國資自然沒有什麼好說,在確定了香江會回歸後,國資已經早早的開始布局了。
把昆昊基金看做是內地民營資本,其實這種觀點也是有所依據的。
八十年代改開,內地吸引的多是華僑和日資,而到了九十年代,引資多成了東南亞的華資,其中香江本土資本為主力之一。而在幾十年的改開後,華夏的工商界資本積累完成,不少人也試著對海外開拓……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昆昊基金!
在本地港人眼中,昆昊基金就成了內地民資的代表,因為它做的實在是太出色了。短短三年時間,就成了一個數百億的巨無霸,雖然這個巨無霸還有些虛,可是在不少人眼中潛力極佳。
昆昊基金的資本來源並不複雜,主要投資人多是江浙地區的小工商主,粵省羊城的資本也不少,而這些地方就是地理上的江南富庶地區,被當成了民營資本主力也不奇怪。
既然昆昊基金獲得了這樣的身份和江湖地位,自然有了拒絕那些打秋風的家夥的資格,同時也有了讓當地人正視的資本了,而上一次的大劉邀請孫狸派對,正是本地資本對於內地民營資本的一次試探!
大劉問:我也不想轉移資產,能不能帶我一起發財,我讓出江湖地位給你,咱們兩家就此合流怎麼樣?
孫狸答:這事我做不了主……
吳奇回:你不給我,我也能拿到。必須給好處!
雙方的第一輪試探結束。
港資看好國內資本的潛力,想要和他們融合在一起,而吳奇覺得港資暮氣沉沉,就算你現在開始排斥我,我依舊可以不理會你,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所以你必須充當我的打手,同時讓出老大的位置!
雙方的底線有些遠,所以這事沒談得攏。
辦公室中。
孫狸抿著嘴,拿著電話,聽著那頭說:“所以,這些事情,正是上次事件的延伸!”
“哦,怪不得你一點不急?”
“嗬嗬,昆昊基金確實是我們最弱的一點,可是它同樣是我們最強的一點,你主持這家私募基金三年了,你也知道它的戰績有多麼彪悍?”
電話那頭的男聲,正是玄武市的吳奇。
孫狸聽聞後,自然點了點頭,她當然知道了,包括核心操盤手,都知道這些情況,而作為知曉的代價,他們每個人都簽了三十年的保密合同。
從股權期指做起,又進入了石油期貨,然後能源期貨,最近的金通期貨!
賺了多少錢?
孫狸也不知道,隻是有個印象。
大概……兩百多億吧?
在業務員的孜記孜不倦努力之下,昆昊基金從江南地區吸收了近兩百億資金,香江本地大概也就提供了十多億資金而已。
吳奇本人投入了多少呢?